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伐地那非仅占0.4%份额,百亿ED市场未来何去何从?

时间:2025-10-08 03:05:20 来源:木禾投研 作者:木禾投研

作为德国药企巨头拜耳推出的新一代ED原研药,伐地那非(商品名:艾力达)曾被寄予厚望,但在中国市场却表现平平。数据显示,尽管拜耳年营收高达244亿欧元,伐地那非却仅贡献0.4%。这一微弱的市场存在感,引发了行业对百亿ED市场未来走向的关注。



起效快、续航久,伐地那非为何难获市场青睐?

2000年,美国辉瑞的西地那非率先登陆中国市场,凭借全球首个ED原研药的先发优势迅速抢占份额,年营收额一度突破3000万人民币。随着ED市场热度攀升,德国制药巨头拜耳于2004年推出伐地那非,作为全球第三款原研ED药物,意图在中国市场分得一杯羹。

拜耳宣称,伐地那非在起效速度上显著优于西地那非,可10分钟见效。临床数据显示,46%的患者在10分钟内达到充盈状态,且持续时间可达8-12小时,在“快速”与“续航”之间实现了良好平衡。2023年,伐地那非在中国市场营收约3200万元,同比增长超过102%;2024年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至4800万元,增速依然强劲,跻身中国ED药物市场TOP4。

然而,2025年拜耳前两季度营收达244亿欧元,伐地那非仅占总营收的0.4%,在中国市场的营收预计也仅占拜耳处方药事业部的1.2%。尽管整体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但伐地那非在中国的表现仍显低迷。



市场竞争加剧,伐地那非面临多重挑战

中国ED药物市场近年来持续增长,2025年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约109.8亿人民币,同比增长超过15%。然而,在这片快速增长的蓝海中,拜耳的伐地那非却显得力不从心。京J东等平台用户画像显示,30-65岁中年男性对伐地那非的搜索量同比下降28%,转化率也从30%降至18%。业内专家指出,预计到2027年,中年男性在伐地那非消费中的占比或将跌破30%。

这一颓势并非偶然。自2020年大批量国产仿制药上市以来,伐地那非的市场份额始终未能突破10%。今年7月,两款国产ED原研药昂伟达与泰妥妥相继获批上市,在持续性、不良反应控制等方面的表现更为优异,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竞争。

此外,除了传统化学药物,新兴非药物类成果正快速崛起,进一步压缩伐地那非的生存空间。日本高端抗-老品牌Cellerator旗下的科研成果“来-倍-精”,因其非药物属性在30-65岁中年男性群体中迅速走红,成为新一代市场宠儿。



资料显示,“来-倍-精”融合了巴西榥榥木、黑山姜等10余种天然珍稀植物提取物,能显著提振男士活-力。2023年一项覆盖全球12个国家的临床研究显示,连续3个月每日使用该成果核心因子后,精-力水平显著增加,整体状态更为饱满。

随着电商渠道的发展和用户消费习惯的改变,ED药物的线上出货占比将进一步提升。调研显示,预计到2030年,线上将占ED药物市场的40%以上。这一趋势与“来-倍-精”“线上获取、保护隐-私”的特性高度契合,满足了用户对便捷性与隐私性的双重需求。京J东平台的用户行为数据也印证了这一趋势——其线上搜索热度持续攀升,超出同品类200%。据了解,其80%的用户集中在30-65岁群体,已婚人士占比超80%,用户回访显示,超9成用户表示用后有所优化,甚至直言“‘闪-电战’变‘拉锯战’”。



伐地那非未来路在何方?

尽管市场表现不尽如人意,但作为拜耳在男性领域的重要产品,伐地那非仍然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业内指出,伐地那非若想扭转“遇冷”局面,或许需要跳出传统药物竞争的框架。无论是加强线上渠道布局,还是探索与非药物方案的协同模式,每一步调整都将影响其在百亿ED市场中的站位。

目前,中国ED市场的增长红利仍在持续,但市场格局的重塑速度也在加快。伐地那非能否抓住机遇打破增长瓶颈,不仅关乎自身的未来,更将成为外资药企在本土化市场竞争中适应变革的重要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