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资本局10月7日消息,曾跻身千亿房企行列的阳光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阳光城”),其位于黄浦江畔的总部大楼滨江国际广场1号楼,近日以6折价格完成拍卖。这一事件不仅引发市场对房企资产处置的关注,更折射出行业深度调整期企业的生存困境。
图据阿里资产拍卖
五次拍卖终成交,价格跌至六成
据阿里资产拍卖平台披露,滨江国际广场1号楼历经五次挂牌后,最终以13.1亿元成交。该标的起始价11.3亿元,经37轮激烈竞价方定归属。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成交价较2024年1月首次拍卖时的21亿元起拍价,已缩水近六成。
图据阿里资产拍卖
回顾拍卖历程,该写字楼堪称“流拍专业户”:2024年2月、2025年7月、8月三次拍卖,起拍价从19.81亿元逐步下调至13.12亿元,均因无人出价而告终。此次降价至11.3亿元后,终于吸引买家入场。
黄金地段难抵债务重压
作为阳光城2017年迁入的总部大楼,“阳光控股大厦”占据杨浦滨江核心区位。项目北接杨树浦路,东邻东方渔人码头,坐拥黄浦江一线江景,曾是企业实力的象征。然而,这座地标建筑如今却成为债务抵押品。
图据阿里资产拍卖
据拍卖公告,该物业为《中建投信托-阳光控股大厦单一资金信托贷款合同》提供抵押担保,被担保债权本金达9.33亿元。因阳光城无法偿债,债权方启动强制处置程序。更棘手的是,产权方同时起诉要求支付2022年1月至2023年7月的租金、物业费等共计1.81亿元,法院已判决阳光城方面支付相关费用并返还房屋。
从千亿黑马到退市摘牌
创立于1995年的阳光城,曾创造行业奇迹:14年间销售额暴增超1000倍,2018年以1600亿元规模晋级“千亿房企”。2002年借壳石狮新发上市后,2012年将总部迁至上海,成为首批进驻大虹桥的闽系房企代表。
林腾蛟 图据视觉中国
转折点出现在2021年。受“股债双杀”冲击,企业流动性危机爆发,惠誉等机构连续下调评级,债券价格断崖式下跌。2022年2月,因2726万美元利息违约,阳光城正式宣告债务爆雷。2023年8月,因连续20个交易日股价低于1元,深交所作出终止上市决定,这家曾排名全国房企前20强的企业就此退市。
450亿还债难挽颓势
面对危机,阳光城展开自救:处置佛山陈村、浙江永康、上海臻百利等20余项资产,回笼资金超450亿元用于偿债。但连续三年巨额亏损(2022-2024年分别亏损125.5亿、80.69亿、195.6亿元),让企业始终难以摆脱债务泥潭。
行业分析人士指出,阳光城案例折射出高杠杆房企在行业下行期的普遍困境。其总部大楼从地标到法拍标的的转变,既是企业个体命运的写照,也是行业深度调整的缩影。
(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决策需谨慎)
编辑 杨程 综合自每日经济新闻、读创、财联社、阿里资产拍卖平台
审核 何先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