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苏北县城黄金周观察:金价飙升下的消费与投资热潮

时间:2025-10-07 18:08:41 来源:财经无忌 作者:财经无忌

文 | 萧田

这个国庆,你买黄金了吗?当你在假期逛商场或步行街时,大概率会看到这样的场景:年轻人戴着口罩挑选金串珠,长辈拉着店员询问当日金价,连柜台上的“古法金手镯”都贴着“补货中”的标签。

今年一季度以来,黄金价格持续攀升,5月突破每盎司3500美元,9月现货黄金累计涨幅超6%。仅2025年,金价就创下超30次名义价格历史新高。国庆期间,国际金价更是一举突破3800美元、3900美元大关,国内每克黄金零售价从898元飙升至1134元,周大福、周大生、老凤祥等品牌全线突破1100元。



1、年轻人结婚不能不要黄金

国庆假期不仅是旅游旺季,更是“婚礼大军”扎堆的时刻。而结婚离不开“三金”“五金”,这一传统在年轻人中依然根深蒂固。

00后新人小袁和小焦将婚期定在10月4日,尽管他们梦想着办一场自己喜欢的婚礼,但最终还是遵循了苏北老家的婚俗。不过,他们在嫁妆上与父母达成一致:只买黄金,不买钻戒;不买三金,只买五金。



小袁坦言:“与天然钻石相比,黄金更划算,随时可以换成钱,而钻戒出门就打三折。”小焦则庆幸在节前买了五金,每克小赚20元,甚至后悔买少了。

相比之下,95后小李和小周的遭遇则令人唏嘘。2023年五一结婚时,他们顶住父母压力,将买三金的钱存起来,等金价降价后再买。然而,当年国庆前黄金价格从472元/克跌至444元/克,他们一度庆幸自己的选择。如今,面对飙升至1100元/克的金价,小周只能感叹:“末班车也是车,不行就买个小件,上车总比不上好。”

花旗和高盛等大行预测,年内黄金将涨至每盎司4000美元甚至更高。国内经济学家李稻葵指出,黄金持续上涨的根本原因是市场在寻找美元资产的替代品,中长期金价可能还会上涨,但波动较大,别把长期趋势当成短期投资的逻辑。



2、黄金不止是金饰,更是“投资金”

黄金的消费热潮不仅限于婚庆需求,更成为投资和避险的重要选择。当地一家县城金店销售表示,国庆前三天的销量比平时周末多了2倍还多。

无论是00后、90后买“小克重金豆”“国潮金饰”当储蓄,还是中国大妈席卷全球黄金市场,都在引领这一轮“买金热潮”。过去20年,国内金价从2005年初的115元/克涨至2025年的1100元/克,年化收益高达11.96%,超过了现金、债券和大宗商品的同期表现。

世界黄金协会《中国金饰零售趋势洞察》指出,当前经济增长放缓,各种不确定性导致居民储蓄意愿上升,保值需求已成为消费者购买金饰的重要动力。



两个月前,黄金圈就开始暗潮汹涌。县城金店为了抢客户,疯狂卷促销,推出满克减现、国庆内购会等活动,还有买珠宝黄金送电视、冰箱等赠品。有网友在周大福门店拍到,柜台前排满了人,有人用计算器盘算差价,有人则在款式上犹豫半天,甚至有阿姨一边抱怨“太贵了”,一边还让销售把镯子拿出来试戴。

不过,既然是投资,有人买就有人卖。金店店员刘姐早在金价七百多的时候,就把自己攒了半辈子的金镯子、金项链,连同女儿出生时买的那对小小如意锁,都悉数换成了存折上的数字。她说:“哪有什么只涨不跌的东西。”

3、黄金暴涨背后的赢家

国庆期间,苏北县城的金店生意异常热闹,营业员自嘲“手都搓冒烟”。然而,黄金越来越贵,未必所有卖黄金的都能赚钱。

国内A股首家时尚珠宝上市公司潮宏基,尽管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1.02亿元,同比增长19.5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31亿元,同比增长44.34%,但其毛利率总体呈下滑态势,由2022年的29.3%降至2023年的25.3%,并进一步降至2024年的22.6%,2025年上半年小幅升至23.1%。



此外,2025年上半年,周生生营收约107.63亿港元,同比减少3%;周大生营业收入45.97亿元,同比下降43.92%;老凤祥营收333.56亿元,同比下降16.52%。过高的黄金价格抑制了消费需求,导致销量下降,影响公司业绩。

对于黄金饰品企业而言,日益透明的金价限制了黄金饰品的定价空间,大部分品牌采取“当日金价+工费”的计价模式,内卷的压力进一步压缩溢价。同时,高涨的金价使得公司采购成本飞速增长,如果销售额没有同步增长,则会导致经营成本提高,进而削弱盈利能力。



那么,谁在这一轮金价上涨趋势下稳稳赚到了钱?去年,“老铺黄金”一炮而红,被网友称为“黄金中的爱马仕”。其爆火背后给众多“前辈们”打了个样:从定位上来看,老铺黄金引导消费者将关注的重点放在产品设计和文化内涵上,在加深品牌心智的同时,持续弱化金价对产品价格的影响。



作为国内率先推广“古法黄金”概念的品牌,其打造出来的产品更加新颖,且能够让大众感受到这种差异。同时,老铺黄金采用“一口价”的策略,打破了行业惯例,造就了品牌的差异性与“买涨不买跌”的认知。今天,各大黄金珠宝品牌都在纷纷效仿“老铺黄金”,各自走出了一条差异化的品牌文化定位。

金价上涨的故事可能还会上演,每一次高位震荡,必将牵动着无数人的神经。金店里,依然有人欣喜若狂地买入,金店外,依然有人冷静地套现。潮来潮去,没有人能预测这波黄金热潮的精准潮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