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社近期发布的一篇深度报道引发行业震动:一批美国风投机构在考察中国新能源企业后,集体宣布暂停对美国初创企业的投资计划。其核心判断直指要害——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美国企业已无可能追赶中国同行。
十年前,中国汽车在欧洲市场还贴着“低质廉价”的标签,而今中国品牌已占据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15%的份额(2025年1-7月数据),在多个国家登顶销量冠军。这场逆袭的典型代表,正是来自浙江的民营车企零跑汽车。
2025年前8个月,零跑全球累计交付量突破32万台,同比增长136.4%,出口量稳居新势力品牌榜首。从2017年首台量产车下线到跻身行业头部,这家民营车企仅用8年时间便完成蜕变。财报显示,其上半年实现净利润3000万元,成为新势力中第二家盈利企业。
2023年7月,德国大众宣布与小鹏汽车合作开发电动车型,打破中国车企单向求合资的旧格局。三个月后,全球第四大汽车集团Stellantis以15亿欧元战略投资零跑汽车,获取20%股权,并成立合资公司“零跑国际”(Stellantis持股51%)。
Stellantis集团CEO唐唯实坦言:“我们尚未在中国市场取得成功,因此需要依赖一家中国成功企业。”这一决策背后,是零跑汽车核心技术能力的支撑。创始人朱江明作为技术出身的企业家,带领团队实现电池、电机、电控三大核心部件100%自主研发,车灯等65%零部件自主生产,构建起完整的供应链护城河。
尽管2023年前三季度零跑仍亏损33.59亿元,但Stellantis看中的正是其技术自主性带来的成本可控优势。战略投资注入后,零跑实现惊人逆转:月销量从5000台跃升至2025年的5万台,2025年8月以5.7万台销量登顶国内新势力榜首,毛利率达14.1%,在手资金295.8亿元。
零跑的成功密码在于双轮驱动:国内市场主打“性价比革命”,在10-20万元价格区间提供30万元级配置;欧洲市场则凭借技术口碑突围。2025年1-7月,零跑以24,980台出口量领跑新势力,7月欧洲订单突破4000台创历史新高。
在德国汽车工业研究所的“2025年度经销商满意度”评选中,零跑成为德国市场满意度第一的新品牌。其经典车型T03在ECOBEST欧洲续航赛中夺魁,并登顶当月德国纯电车型销量榜。慕尼黑车展上,新款Lafa5车型引发欧洲观众排队体验,印证其全球市场号召力。
零跑现象并非孤例。2025年1-7月,比亚迪欧洲销量超13万辆,同比激增210%,在意大利、西班牙问鼎新能源冠军;小鹏汽车海外销量达18,701辆,同比暴涨217%。中国车企正在重构全球汽车产业格局——2025年慕尼黑车展上,116家中国参展商占比达三分之一,首次超越德国本土车企。
零跑的全球化加速得益于Stellantis的渠道赋能。通过合资公司,零跑快速接入Stellantis全球130个国家的1700个销售服务网点,截至2025年6月底已在30个国际市场建立600家销售服务网点。这种“借船出海”模式使零跑国际业务实现指数级增长。
创始人朱江明强调:“销售网络规模决定用户满意度。”作为合作条件,零跑正向Stellantis其他品牌反向供应核心零部件,改写“市场换技术”的传统叙事。大众利用小鹏智能座舱技术、奥迪吸纳上汽新能源技术的案例,标志着国际汽车巨头正将研发权交予中国团队。
欧洲新车安全评鉴协会(Euro NCAP)最新测试显示,2025年测试的28款车型中18款获五星评级,中国制造车型占据13席。从电池技术到整车制造,中国正在向全球输出汽车产业核心技术。
随着中国车企在欧洲建立本土化生产基地、研发中心和销售网络,一个以中国品牌为主导的全球汽车产业新生态正在形成。这不仅是技术的胜利,更是产业生态的重构;既为中国企业开辟新增长空间,也为全球消费者带来更高品质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