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二酸菜鱼曾凭借“不拼桌、不加位、不外卖”“超过4人以上不接待”的店规以及漫画风格的装修,成为酸菜鱼界的“排队王”。消费者往往需要排队2小时,才能品尝到太二的招牌酸菜鱼。然而,如今这位昔日的“排队王”却因出餐速度过快而引发了广泛关注。
9月16日,有媒体报道称,太二酸菜鱼的招牌酸菜鱼从下单到上鱼仅需6分钟,这一速度引发了消费者对其是否为“预制菜”的质疑。对此,太二酸菜鱼北京一家鲜活门店的相关负责人明确表示,太二酸菜鱼并非“预制菜”,而是“活鱼现做”。鱼每天分批现杀,但为保证出餐速度,会提前进行腌制处理。
就在“太二酸菜鱼6分钟上菜”话题引发热议的前一天,9月15日,“太二酸菜鱼为何没人吃了”的话题也冲上了微博热搜。根据财报数据,从去年6月30日至今年上半年,太二酸菜鱼的餐厅数量减少了65家。红星资本局梳理发现,杭州、北京、上海、天津、南京、沈阳等多地均有太二酸菜鱼的个别门店处于歇业关闭或暂停营业状态。
针对“太二酸菜鱼6分钟上菜”的质疑,有媒体记者前往太二酸菜鱼门店进行实测,发现点单后仅6分钟,招牌酸菜鱼就已上桌。这一速度让不少消费者对其“活鱼现做”的宣传产生了怀疑。9月16日,红星资本局致电太二酸菜鱼,客服人员表示,鲜活门店可以通过小程序或大众点评等网站查询,但对于是否为门店后厨现杀制作,客服人员并未给出明确答复。
红星资本局查询大众点评发现,目前太二酸菜鱼在成都地区共有2家店,尚未有鲜活升级的标识。在北京地区,太二酸菜鱼共有18家店,其中6家有鲜活升级标识,而6家中有2家暂停营业,其中1家透露,“正在进行升级改造,预计将于9月18日正式开业”。
太二酸菜鱼北京通州万达店是营业中的有鲜活升级标识的门店之一。相关人员表示,他们是鲜活门店,菜品并非“预制菜”,而是“活鱼现做”。鱼每天新鲜到店,当天分批现杀,但为保证出餐速度,后厨会提前杀好、腌制,并放入冰箱冷藏。当天已处理但没有用完的鱼都会直接废弃。此外,该人员还表示,鲜活门店与其他门店同样菜品的价格相同,但门店装修风格、员工服装会有所差异,同时还会推出很多改版或创新的菜品。
凌雁管理咨询首席咨询师、食品及餐饮行业分析师林岳表示,出餐速度过快确实是引发质疑的导火索,但它绝不是判断预制菜的标准。问题的本质在于太二宣传的“活鱼现做”与消费者体验感知之间存在落差。
在“太二酸菜鱼6分钟上菜”话题引发关注之前,“太二酸菜鱼为何没人吃了”的话题已经冲上微博热搜。有媒体报道称,杭州目前有23家太二酸菜鱼,其中多家门店处于暂停营业、尚未开业或歇业关闭状态。
9月16日,红星资本局梳理发现,除杭州外,北京、上海、天津、南京、沈阳等多地均有太二酸菜鱼的个别门店处于歇业关闭或暂停营业状态。
据了解,太二酸菜鱼成立于2015年,隶属于港股上市企业九毛九,后者的营收主要来源就是太二酸菜鱼。根据九毛九2025年半年报,太二酸菜鱼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由去年同期的73.4%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70.8%。上半年,太二酸菜鱼的收入为19.48亿元,同比下降13.35%。半年报称,这主要由于太二酸菜鱼自营餐厅的数量由去年6月30日的612家降至今年上半年的547家,数量减少了65家,且太二酸菜鱼餐厅的同店销售亦有所减少。
太二酸菜鱼曾获得“排队王”的称号,自称“全宇宙第二好吃的酸菜鱼”,并有着“不拼桌、不加位、不外卖”“超过4个人不接待”的店规。这种“特立独行”的经营方式,吸引了大量年轻食客到店体验,“排队都要2小时”成为了当时的常态。
随着销售下滑,太二酸菜鱼近年来也开始试水外卖业务。2024年5月,太二酸菜鱼推出外卖卫星店,发展纯外卖业务。然而,其后还曾发生外卖店责令整改事件。今年8月,长沙市雨花区市场监管局“每月查外卖”行动中,太二酸菜鱼(长沙黄土岭店)因半成品未标注使用期限等被责令改正。
除试水外卖业务外,太二酸菜鱼也尝试进行升级改造。今年上半年,太二酸菜鱼推出“5.0鲜活模式”,以“活鱼、鲜鸡、鲜牛肉”三大招牌食材为核心,升级菜单体系。同时对部分门店进行装修换新,后厨增设炒锅和厨师进行现场烹饪,强调菜品的新鲜度。
9月16日,红星资本局从太二酸菜鱼母公司九毛九获悉,太二酸菜鱼全新的鲜活门店自今年3月正式推出,于二季度向全国逐步铺推,目前已有68家。预计到今年年底将完成150家门店调改,2026年完成所有门店调改。调改后营业额显著提升,太二鲜活模式的日均堂食营业额同比增幅,比常规模式同比平均高出约15个百分点。
“太二前期更聚焦于年轻客群,以较为单一的SKU及口味尽量降低标准化的难度。但随着发展,这也成为了太二被诟病的痛点。此次调整也是围绕着这些核心痛点而开展。”华兴证券在研报中指出,调改后的店铺使用活鱼,毛利率将阶段性下滑,新增的炒锅也导致了人工成本增加。后续会持续优化供应链和门店运营流程,以求降本增效,期待完全调整后,太二的利润率能回到之前的水平。
红星资本局记者 俞瑶 实习记者 李海颜
编辑 余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