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禾赛科技港股上市:激光雷达行业跨过盈亏平衡点,加速发展

时间:2025-09-16 20:18:36 来源:市值Observation 作者:市值Observation



文丨泰罗

2025年9月16日,禾赛科技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上市,成为全球首家实现“美股+H股”双重上市的激光雷达企业。其开盘价报229.2港元,截至发稿,股价涨超10%,市值达到359.7亿港元。这一里程碑事件标志着激光雷达产业跨过盈亏平衡点,进入加速发展的全新周期。

经过长时间的艰难探索,激光雷达产业终于迎来关键转折点。2024年12月30日,禾赛科技发布数据显示,公司12月激光雷达交付量突破100000台,预计2025年规划年产能将超过200万台。而在2024年第三季度,其季度总交付量仅为134208台。对比数据可以发现,公司已进入加速放量的爆发阶段。

更值得关注的是,2025年二季度,禾赛科技实现扭亏为盈。数据显示,二季度营收7.1亿元,同比增长超50%;净利润为4410万元,去年同期净亏损7210万元。这一转变表明,激光雷达产业正在从技术验证阶段迈向规模化盈利阶段。

成本是决定产业能否大规模普及的关键因素。激光雷达销量快速增长的前提是价格大幅下降。根据禾赛科技季报数据,其产品平均单价从2022年第二季度的35869元/台降至2024年第三季度的4023元/台,降幅接近90%。速腾聚创ADAS激光雷达产品在2020年-2024年上半年的销售均价分别为22.5/10/4.3/3.2/2.6千元,相比4年前也下降了近90%。

值得注意的是,激光雷达降价并非以牺牲企业利润为代价,而是通过技术进步和规模化降本实现。这种良性循环推动产业进入“规模化降本→产业进程加速→继续规模化降本”的发展闭环。2024年仅是起点,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从应用场景看,激光雷达面临两大确定性机遇:智能电动车和机器人。过去,激光雷达主要配置于高端车型,如今已普及至大众市场。盖世汽车研究院数据显示,15万元以上的新能源汽车激光雷达渗透率超过24%,头部新势力品牌的平均搭载率接近60%。20万元以下车型是占比最高的细分市场,激光雷达进入这一领域意味着打开巨量市场。

Robotaxi是另一个爆发点。根据Frost&Sullivan预测,中国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渗透率将从2023年的6.3%增长至2030年的87.9%,美国ADAS渗透率有望从2023年的4.9%上升至2030年的69.9%。ADAS的快速渗透将推动激光雷达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到2030年全球车用激光雷达市场规模有望达到872亿美元。

机器人的潜力同样不容小觑。特斯拉和宇树科技相继在机器人领域取得突破,2025年整个行业将进入量产阶段。马斯克曾预测,2040年前世界上至少有100亿个机器人投入使用,即便最终只完成十分之一,这一数据也十分惊人。

从市场竞争格局看,根据YOLE数据,2023年全球车载激光雷达供应商排名及市占率分别为:禾赛科技(29%)、速腾聚创(29%)、图达通(21%)、Valeo(10%)、华为(9%)以及其他(2%)。中国厂商已合计取得全球车载激光雷达市场88%的份额。

拆解激光雷达,其整机一般由发射模块、扫描模块、接收模块和控制模块组成,这四部分约占整机成本的70%。发射模块的核心系统包括激光器发射器和光学系统,其中发射器以海外企业为主,国内在光学系统具备实力,像炬光科技、永新光学、蓝特光学、水晶光电、腾景科技、福晶科技等上市公司均有相关业务布局。

接收模块的重点是探测器,目前这一领域的主要玩家是First Sensor、Hamamatsu(滨松)、onsemi(安森美)、Sony(索尼)等国外企业,国产供应链相对较弱。扫描模块是值得关注的领域,根据扫描方式的不同,激光雷达可以分为固态激光雷达、混合固态激光雷达、机械式激光雷达,其中混合固态(转镜式、MEMS振镜)是当前和未来车载激光雷达主流方案。具体来看,转镜式激光雷达电机厂商包括湘油泵、鸣志电器、江苏雷利;反射镜厂商包括永新光学、宇瞳光学、富兰光学;MEMS微振镜厂商有英唐智控、赛微电子、中科院苏州纳米所。

控制模块的关键是主控芯片,目前主控芯片一般采用FPGA,主流供应商是Xilinx、Altera(被Intel收购)等,国内也有紫光国微、复旦微电、成都华微、安路科技等企业在做。

在增长期,激光雷达行业的前景不可限量。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