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诺奖引爆千亿市场:辉瑞、阿斯利康竞逐Treg细胞疗法新赛道

时间:2025-10-07 20:01:13 来源:虎嗅APP 作者:虎嗅APP


出品 | 虎嗅科技医疗组

作者 | 陈广晶

编辑 | 苗正卿

头图 | AI生成

202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归属,再次上演了"冷门逆袭"的经典剧本。当10月6日颁奖结果揭晓时,全球医药界为之震动——三位研究外周免疫耐受性的科学家摘得桂冠,而此前被热议的GLP-1、mRNA等技术则集体落选。

美国科学家玛丽·E·布伦科(Mary E. Brunkow)、弗雷德·拉姆斯德尔(Fred Ramsdell)与日本免疫学家坂口志文(Shimon Sakaguchi),凭借对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的突破性发现,从瑞典国王手中接过了1100万瑞典克朗(约合人民币831.16万元)的奖金。这项曾被视为"冷门"的研究,如今正撬动肿瘤、自身免疫病、器官移植等领域的千亿级市场。

评选委员会特别强调,Treg细胞作为免疫系统的"刹车片",通过CD25、Foxp3等标志物实现负向调节功能。这一发现颠覆了传统认知——免疫系统并非越强越好,平衡才是关键。正如坂口志文早年在美国求职受挫的经历所示,真正的前沿研究往往需要穿越漫长的"冷板凳"时期。


202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

免疫平衡的革命性突破

人体免疫系统的双刃剑特性,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这类自身免疫病源于免疫系统误杀正常细胞,而Treg细胞的发现为治疗提供了新思路。1995年,坂口志文首次识别出CD25标志物,随后玛丽和弗雷德在豚鼠模型中证实Foxp3基因突变会引发IPEX综合征,彻底改变了科学界对免疫耐受的认知。

评选委员会指出,三人证明Foxp3基因控制的Treg细胞缺失,会导致人类和小鼠出现"自体中毒"现象。这项发现不仅解释了免疫系统如何避免"误伤",更为开发新型疗法奠定了基础。目前,美国临床试验登记数据库显示已有234项相关研究进入临床阶段,亚洲以29个项目位居第三。

市场分析机构预测,到2031年Treg细胞疗法市场规模将突破2500万美元,2024-2031年复合增长率达44%。肿瘤治疗、自身免疫病、器官移植抗排斥三大领域,均展现出巨大潜力。辉瑞、阿斯利康等巨头已提前布局,CD25-ADC药物成为新的竞争焦点。

巨头竞逐的新蓝海

今年6月《自然》子刊发表的研究证实,Treg细胞疗法正从实验室走向临床。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公布的渐冻症案例显示,患者在接受治疗4个月后从无法抬头恢复到自主进食。该院副主任医师赵璇表示,这为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提供了全新范式。

在肿瘤领域,清除Treg细胞被视为重塑肿瘤微环境的关键。辉瑞与第一三共/阿斯利康的CD25-ADC药物研发进入快车道。9月20日,复旦大学团队公布研究成果:通过精准清除Treg细胞,实现80%的肿瘤消退率。这一数据与南卡罗来纳医科大学的研究形成对比——后者发现CAR-Treg细胞在某些自免疾病治疗中反而加剧炎症。

自身免疫病市场更是兵家必争之地。作为全球第二大药物市场,自免领域规模已超千亿美元。Frost & Sullivan预测,到2030年该市场将达1767亿美元。Treg细胞疗法的出现,为众多缺乏有效治疗手段的患者带来了新希望。

挑战与机遇并存

尽管前景光明,但Treg细胞疗法仍面临多重挑战。北京协和医学院梅林团队指出,该疗法存在稳定性差、潜在毒性等问题。南卡罗来纳医科大学的研究更形象地比喻:Treg细胞如同"不聚焦的手电筒",盲目增加细胞数量无法改善疗效,精准调控才是关键。

产业界已意识到这些挑战。辉瑞、阿斯利康等企业在布局CD25-ADC药物时,同步开展细胞扩增技术攻关。学术界则通过基因编辑等手段,试图提升Treg细胞的靶向性和稳定性。正如诺奖评选委员会所言,这项发现为科学界汇聚了更多研究力量,但如何避免技术滥用,仍是行业需要共同面对的课题。

本文来自虎嗅,原文链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4788820.html?f=wyxw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