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谢怡雯
近日,安诚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安诚财险”)的股权拍卖事件引发市场广泛关注。作为区域性中小险企,其股权流动性困境与行业趋势变化成为焦点。
11月20日,重庆市公路工程集团在阿里资产平台分两笔拍卖所持安诚财险1.815亿股股份,尽管吸引超2500人次围观,但截至拍卖结束前(11月21日10时)仍无人报名。值得注意的是,该集团作为安诚财险第四大股东,已因破产进入清算程序,其持有的股权自2022年起多次拍卖均以流拍告终。
民营股东撤退潮持续蔓延。11月27日,第十大股东重庆力帆控股将清仓2.4534%股权;此前10月13日,第五大股东重庆水务(601158.SH)已以3.64亿元底价转让全部2.1亿股。与此同时,国资股东加速整合——今年6月,重庆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受让重庆渝富控股集团18.77%股份,晋升为第二大股东,形成“国资强、民资退”的格局。

来源:图虫创意
成立于2006年的安诚财险,实控人为重庆市国资委。据最新偿付能力报告显示,其股权呈现“国资主导、民营分散”特征:前两大股东重庆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31.04%)、重庆发展投资(18.77%)均为国资全资控股;19家股东中12.408亿股被质押(占比30.44%),4.588亿股被冻结,8家民营股东持股普遍处于抵押或冻结状态。
经营数据揭示深层矛盾:2025年前三季度保险业务收入42.50亿元(同比增6.10%),但净利润仅1064.31万元。2022-2024年营收虽稳步增长至51.32亿元,净利润却始终在2000-3000万元区间徘徊,综合成本率持续高于100%成为盈利掣肘。
中国金融智库特邀研究员余丰慧指出,股权频繁变动导致治理结构不稳定,民营股东因经营困境被迫退出,既增加企业不确定性,也损害市场信誉。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则认为,这折射出区域中小险企在行业集中度提升背景下的生存困境。
今年6月的股权划转被视为关键转折点。重庆发展投资与重庆渝富控股的国资内部调整,实质是优化资本布局、提升管理效率的战略举措。余丰慧分析称,此举有助于强化国资控制力,促进与地方国企协同发展,为安诚财险注入稳定剂。
管理层更迭同步推进。9月28日,具有金融监管背景的袁卫被提名为董事长,填补长达8个月的职位空缺。其履历显示,袁卫曾任职于央行重庆营管部、重庆市金融监管局等机构,具备丰富的风险防控经验。副总经理廖俊亦于6月获批任职,但总经理职位仍空缺。
余丰慧认为,监管背景高管入驻,彰显国资加强直接控制的意图,有望提升合规水平与内控能力。袁卫在干部大会上明确表态:“将风险防控置于首位,把业绩提升作为第一要务”,释放出转型信号。
合规问题成为新管理层首要考验。11月14日,汉中中心支公司因虚挂代理人套取佣金等违规行为被罚12万元,两名责任人各罚1万元。据统计,今年以来安诚财险累计被罚超300万元,涉及编制虚假报表、虚列费用等10余项违规,一名农险业务员被终身禁业。
田利辉指出,股东清仓既是危机信号,也是转型契机。国资整合可稳定基础,但安诚财险需聚焦特色化发展,在激烈市场竞争中构建差异化优势。袁卫提出的“风险防控与业绩提升双轮驱动”战略,能否引领企业实现从“问题险企”到“特色标杆”的跨越,仍有待市场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