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工业富联崛起万亿市值:AI算力驱动下的产业变革

时间:2025-09-19 17:07:06 来源:博望财经 作者:博望财经



文|海山

来源|博望财经

近期,工业富联股价持续飙升,总市值突破1.3万亿元大关,成为A股市场又一现象级科技巨头。近三个月内,其股价涨幅超300%,这一惊人表现背后,是AI算力需求爆发带来的产业机遇。



从代工到AI基础设施:四年完成产业跃迁

曾经被贴上“iPhone代工厂”标签的工业富联,如今已蜕变为全球AI算力产业链的核心环节。通过与英伟达、微软等科技巨头的深度合作,其业务版图从传统电子制造延伸至云计算设备、通信网络及工业互联网三大领域,产品矩阵覆盖十余个细分赛道。

2025年上半年财务数据显示,公司营收达3607亿元,同比增长35.58%;归母净利润121.13亿元,增幅达38.61%。其中,AI服务器业务成为最大增长引擎,云服务商服务器营收同比增长超150%,AI服务器营收增幅超60%,GB200系列产品量产爬坡效率创行业新高。



AI算力:从代工到规则制定者的蜕变

工业富联的成功密码在于精准卡位AI算力上游。作为英伟达中国区唯一具备全系AI服务器量产能力的代工厂,其拿下了中国区服务器代工60%以上的市场份额。2024年北美云服务商采购的48万张GPU中,超60%的服务器集成由工业富联完成。

技术创新方面,公司与英伟达联合开发的超流体液冷方案,将Blackwell芯片散热功耗降至1.1以下,效率较传统风冷提升2-3倍。这项技术已成为英伟达GB200NVL72机柜的强制标准,而工业富联凭借全球11座液冷专线,构筑起年产能30万台的产能壁垒。

在通信设备领域,工业富联同样占据制高点。其800G交换机支持英伟达NVLink高速互联技术,全球市场份额超50%,成为数据中心网络设备的核心供应商。AI手机引发的换机潮中,公司精密机构件业务出货量同比增长17%,实现从服务器到消费电子的全产业链覆盖。



技术标准控制:重塑产业话语权

工业富联的野心已超越单纯代工。在液冷技术领域,其研发的超流体方案可应对单芯片1500W散热需求,PUE值压低至1.06-1.1区间,能耗较行业平均降低超30%。这项技术不仅成为行业标杆,更推动公司从制造执行方向技术联合设计者转型。

硅光芯片技术的突破更具战略意义。公司成功攻克单波200G工艺瓶颈,1.6T产品领先行业12-18个月,直接改写光通信领域技术竞赛格局。通过将制造模式与技术标准向全球输出,工业富联正构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工业富联制造范式”。



全球化挑战:地缘政治与产业转移风险

尽管势头强劲,工业富联仍面临深层海外风险。在“去风险化”叙事下,公司被部分西方政策制定者视为中国制造业代表,可能成为政治打击目标。中美科技脱钩风险尤为突出,美国若采取更严厉技术管制或将其列入“实体清单”,将直接切断其与美国技术、软件及客户的联系。

产业转移压力同样显著。美国推动的制造业回流政策,正促使苹果等客户将产业链转移至印度、越南。长期来看,这将稀释工业富联的订单份额。而海外产能转移面临效率、配套及技能水平短板,导致成本上升、良率下降,形成“China+1”战略的永久性成本抬升。

宏观经济波动亦构成威胁。公司营收高度依赖亚马逊AWS、微软Azure等云计算巨头的资本支出,经济衰退下企业削减IT投资将直接导致订单减少。智能手机市场景气度下行,还会拖累精密机构件业务表现。

在这场AI算力革命中,工业富联已从代工企业蜕变为产业规则制定者。但要在地缘政治与产业转移的双重挑战下实现“左右逢源”,对管理层战略决策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这家万亿巨头的未来走向,将成为观察全球科技产业链重构的重要风向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