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笔者将办公主力电脑更换为华为擎云,其搭载银河麒麟Linux操作系统,CPU采用ARM架构的麒麟9006C,无法安装Windows系统。不过,随着腾讯、阿里、金山等业界巨头对Linux生态的大力支持,日常办公类软件如微信、WPS、搜狗输入法、钉钉等,已能实现与Windows几乎一致的体验,足以满足中轻度办公需求。
对于一些大型软件应用,近年来因推动上云趋势,只要有浏览器即可访问,无需进行客户端再开发,这大大降低了迁移成本。可以说,在服务器领域信创普遍实现十多年后,直至2025年,面向用户终端的信创才真正具备可行性。这主要归因于Windows系统过于好用,且其生态极为完善。
芯片堪称人类历史上最神奇的产业之一,芯片产业的成长并非由战争和科学计算推动,而是源于人类娱乐需求。目前,我们正面临第三次芯片产业革命。
第一代民用芯片虽标榜为计算机(computer)专用,但事实上多数用户购买回家后主要用于娱乐。计算机的普及推动了欧美数以千万计的用户需求,进而催生了一个原本不存在的芯片市场。
此时的芯片王者当属英特尔。微软与英特尔形成所谓的WinTel联盟,通过软件升级推动硬件更新换代。在Intel一统天下的时代,仍艰难地出现了两家竞争对手——AMD(超威半导体)和Cyrix(威盛半导体)。尽管它们当年实力弱小,但得益于美国的反垄断法规,幸运地存活下来,并获得了Intel的核心资产——x86指令集的授权(不过也引发了一系列官司,三家企业历经数十年官司最终达成妥协)。
多年后,这两家公司分别催生了海光和兆芯,使中国拥有了自主可控的x86技术。在x86时代,Intel将芯片设计与生产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获取了利润的最大份额。在计算机刚开始普及的时代,中国人尚未完全解决温饱问题,能从事代工工作已属不易,于是出现了联想、方正等代工企业。
计算机发展达到顶峰后,人类社会迎来了新的“玩具”——手机。Intel也意识到手机芯片的重要性,并寻找合作伙伴共同开发手机芯片。不幸的是,其选择的合作伙伴是诺基亚。而诺基亚自身难保,Intel的手机芯片未能获得市场认可。
走专利授权路线的ARM,因其成本低廉,受到手机芯片设计企业的青睐,高通借此机会迅速崛起。苹果的自研芯片同样采用ARM的授权,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自主研发。在ARM时代,中国企业不再满足于代工,开始深度介入芯片领域。华为成立海思,购买ARM的完整版本授权,开启自研之路。紫光展锐也利用ARM的授权,研发出虎贲系列芯片,目前已达到6nm制程,在传音和一些中低端平板上得到广泛应用。一个鲜为人知的数据是,紫光展锐的市占率全球前三(或前四),仅次于苹果和高通。不过,大部分手机企业仍使用高通的产品。中国企业在手机产业链上收获颇丰,所谓的“果链”便是在这个时代成长起来的。
在此,不得不提及一家台湾省的企业——宏达电(HTC),网友戏称其为“火腿肠”。在Cyrix濒临破产时,HTC无意间将其收购。
随着物联网和AI时代的来临,芯片的路线与以往大不相同。既没有Intel这样强势的芯片生产商,也没有像ARM这样在设计能力上垄断全球的芯片设计商,大量新技术无需遵循统一路线。笔者原以为开源的RISC - v会成为主流,如今看来,RISC - v只是路线之一,许多巨头干脆根据自身需求设计芯片。
可以说,在芯片设计领域,中国企业已跻身第一梯队。
上文提到HTC收购了Cyrix,后来HTC自身经营不善,便以Cyrix的技术与上海成立合资公司——兆芯集成。如此一来,中国的兆芯顺利获得了x86技术的授权。由于复杂的专利官司,Intel也是有苦难言。另一边,AMD与海光成立合资公司,将AMD的技术完整传授给海光,甚至派遣众多研发人员进驻海光。AMD凭借这笔资金东山再起,海光则凭借x86技术成为中国最大的PC服务器芯片供货商。其实,Intel也曾试图在中国布局,成立了一家资本公司并投资了澜起科技。
Intel还以贴牌形式与宝德计算合作,于2023年在中国推出“暴芯”品牌(这一名称容易让人联想到某个粮食品牌)。可惜生不逢时,正值美国对中国芯片产业全面制裁时期,所以这条路线未能走得太远。
从财务数据来看,兆芯集成虽然营收增速亮眼,但盈利能力持续恶化,毛利率从2022年的38.79%骤降至2024年的15.40%,且经营活动现金流持续为负,显示出公司面临严峻的盈利挑战。这种“增收不增利”现象主要源于两方面因素:一是对威盛等关联方的巨额采购成本,二是产品结构中低毛利的服务器处理器占比提升。
公司的经营模式核心特点是高度依赖单一供应商和关联方,尤其是与威盛的合作关系。虽然公司已实现部分产品在国内晶圆厂(如中芯国际)流片和封测,但高端产品仍依赖台积电的先进制程。这种供应链结构使其在技术迭代和成本控制上面临严峻挑战。
公司的市场地位主要体现在党政办公和金融信创领域,其产品凭借x86生态兼容性优势,成为国产替代的重要选择。然而,客户高度集中和对单一供应商的依赖,使其业务稳定性面临挑战。服务器市场虽有突破,但份额仍较低,且KH系列性能与国际厂商仍有差距。
实际上,很多采购兆芯的客户是为了满足信创要求。由于兆芯是x86架构,可以安装Windows系统,所以有些客户“投机取巧”采购兆芯后再想办法安装Windows,但这并不符合信创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