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丨庞华玮
编辑丨包芳鸣
近日,随着三季度数据的公布,北向资金的持仓动向再度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数据显示,北向资金对A股市场的信心持续增强,持仓市值实现连续三个季度的增长。
北向资金持仓市值突破2.58万亿,年内增超3800亿
Wind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北向资金持有A股市值已达到2.58万亿元。与今年二季度末的2.29万亿元、一季度末的2.23万亿元以及去年末的2.20万亿元相比,分别增长了12.9%、15.59%和17.35%。这意味着,北向资金对A股的持仓市值在年内累计增加了超过3800亿元,显示出外资对中国市场的强烈信心。
北向资金持续加码,科技成长领域成重点
从行业分布来看,北向资金的配置方向依然聚焦科技成长和高股息资产领域。截至三季度末,北向资金持股数量排名前五的行业分别为电力设备、电子、医药生物、银行和食品饮料,持股市值分别为4438.03亿元、3915.34亿元、1839.41亿元、1736.87亿元和1623.13亿元。
在加仓方面,北向资金三季度对9个行业进行了增持。其中,电子行业成为加仓最多的领域,增加了18.21亿股,远高于第二名基础化工的3.70亿股和第三名汽车的2.87亿股。此外,基础化工、汽车、农林牧渔等行业也获得了北向资金的青睐。
然而,并非所有行业都受到北向资金的追捧。数据显示,北向资金在三季度减仓了22个行业,其中银行、建筑装饰、非银金融、交通运输和公用事业成为减仓最多的五个行业,分别减持了69.70亿股、23.15亿股、20.37亿股、17.40亿股和13.64亿股。
格上基金研究员托合江指出,北向资金对科技成长方向的青睐显而易见。截至三季度末,北向资金持股市值TOP3行业分别为电力设备、电子和医药生物。而从变化来看,显著加仓科技成长方向,三季度末相比二季度末持股市值增长幅度最大的行业为电力设备和电子,分别增加了1623.41亿元和1582.08亿元。
海外巨头纷纷看多A股,科技股成投资主线
在北向资金持续加码的同时,海外资金也纷纷做多中国。摩根士丹利发布的报告显示,9月净流入中国股市的外资反弹至46亿美元,创下自2024年11月以来单月最高。2025年前9个月,海外被动基金累计净流入180亿美元,已超过去年70亿美元的水平。这一趋势表明,全球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的信心正在恢复。
格上基金的研究也显示,海外被动基金于今年下半年开始持续净流入A股,海外主动基金于今年8月开始停止了从2023年以来净流出的趋势,转为净流入。这进一步印证了外资对中国市场的乐观态度。
近期,多家全球知名资管机构也纷纷表达了对A股市场的乐观态度。高盛研究部首席中国股票策略分析师刘劲津及团队发表最新观点称,维持对A股和H股的超配评级,预测未来12个月两个市场的潜在上行空间分别为8%和3%。他们建议投资者逢低吸纳,看好“中国民营企业十杰”、AI、股东回报等主题。
景顺中国内地及香港首席投资总监马磊则表示,虽然短期内市场反应可能会波动,但这是长期投资者的潜在入场时机,尤其是在估值具有吸引力的情况下。他建议投资者关注基本面强劲、具有定价能力及战略定位良好的公司,以应对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
在多家外资机构看来,科技股是A股市场未来最重要的投资主线。富达国际基金经理Hyun Ho Sohn指出,中国科技股的吸引力正在上升,而且中国已在电动汽车、电池、机器人等科技领域处在领先地位。许多中资科技股具备强劲的基本面、稳健的资产负债表以及优秀的管理团队等利好因素。因此,尽管今年以来A股市场已出现回升,但不少科技股的估值仍处在具有吸引力的水平。
瑞银集团首席执行官安思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指出,中国宏观政策精准发力和高科技领域的快速发展正为市场持续注入信心。他提到,中国政府近年推出的政策为市场注入流动性,同时AI技术正推动传统制造业向“中国研发”转型,重塑财富创造模式。
国内投资人士:外资“看多做多”A股,增量资金可期
多位国内投资专业人士也认为,近期外资对A股市场呈现“看多做多”的积极态度。壁虎资本基金经理陈雯表示,外资看好中国的核心就是“经济复苏+低估值+政策支持”。当前外资是基于中国当前经济改善情况和A股的估值优势进行布局。A股在全球主要市场中估值偏低,对追求“性价比”的外资,尤其是长期配置型资金如主权基金的吸引力显著。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则认为,预计未来外资流入中国股市的趋势还会进一步明显,给这轮牛市带来源源不断的增量资金。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SFC
出品丨21财经客户端 21世纪经济报道
编辑丨黎雨桐
21君荐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