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史航
9月28日,历时4年多建设的沈白高铁正式开通运营,标志着辽宁省成为全国第11个实现“市市通高铁”的省份,东北地区高铁网络实现历史性“合龙”。这一里程碑事件不仅改变了辽宁的交通格局,也为东北振兴注入新动能。
沈白高铁:打通东北东部“黄金旅游线”
沈白高铁跨越辽宁省东北部和吉林省南部,线路起自沈阳北站,经沈阳市、抚顺市,吉林省通化市、白山市、延边自治州,终至长白山站。其开通使抚顺正式接入高铁网络,填补了辽宁东部高铁空白,沈阳至长白山的行程时间从8小时缩短至1小时53分,京津冀至长白山进入5小时交通圈。
中国物流学会特约评论员解筱文指出,沈白高铁串联沈阳故宫、长白山等文旅资源,激活“东北沿边黄金旅游线”,带动避暑康养等业态发展。同时,高铁的开通终结了抚顺“无高铁”的历史,为这座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带来新机遇,促进人才、技术等要素流动。
东北高铁网“合龙”:区域联动再升级
据《沈阳日报》报道,沈白高铁通车后,将与京哈、沈大、沈丹、长珲等铁路形成东北东部地区快速客运铁路环线,辽吉两省“C”形通道变“O”形闭环。这一变化不仅深化了辽吉两省的经济联系,更辐射至黑龙江,推动东北三省人口流动和货运一体化。
数据显示,黑龙江和吉林往辽宁流动的趋势明显。在现住地为辽宁的人口中,五年前常住地为黑龙江和吉林的人口数量占据前二。货运方面,辽宁大连港承担了东北地区96%以上的外贸集装箱转运任务,丹东内贸海运成为连接东北与沿海地区的重要纽带。高铁网络的完善有助于东北地区的“出海”,降低物流成本,提升周转效率。
辽宁:“米”字形高铁网领跑东北
辽宁的高铁建设一直走在东北前列。2003年,秦沈客运专线建成通车,成为中国铁路高速化的开端之一。2007年,哈大高铁动工建设,成为世界首条高寒高铁。截至目前,辽宁高铁里程已达2387公里,位列全国第九。
辽宁省“十四五”规划提出,要打造面向东北亚的综合交通运输门户枢纽,构建“双核两轴四通道”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以沈阳为中心,辽宁高铁线路呈准“米”字形分布:西南侧联通京津冀,南侧连接海洋和港口,东北侧促进辽、吉、黑三地联通,西北侧打通内蒙古东进辽宁的快速通道。沈白高铁的开通补齐了“米”字的最后一笔,使沈阳成为东北三省与京津冀地区互联互通的枢纽门户。
贵州或成下一个“市市通高铁”省份
随着辽宁的晋级,下一个“市市通高铁”的省份可能是贵州。近日,盘州至兴义高速铁路正式进入静态验收阶段,预计今年11月底通车,届时贵州将实现“市市通高铁”的目标。此外,山东、浙江、陕西也开启了“市市通高铁”的最后一步规划,预计3年内加入这一行列。
解筱文认为,从全国趋势看,“市市通高铁”向中西部扩展是区域协调发展的体现。贵州与辽宁虽分别面临岩溶地貌、高寒地质挑战,但均以政策驱动和技术突破为支撑,前者侧重西部陆海新通道与绿色经济,后者聚焦东北亚枢纽与产业协同。
专家建议:科学规划,避免盲目求快
解筱文强调,在其他省份推进“市市通高铁”时,需注意避免盲目求快,科学规划,防止过度投资导致债务风险;注重生态保护,平衡建设与环保的关系,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强化运营可持续性,提升利用率。他指出:“这一过程中,需平衡好建设成本与长期收益,注重技术创新与生态保护,让高铁真正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金色纽带’。”
沈阳高铁(图源:图虫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