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虎嗅黄青春频道
作者|商业消费主笔黄青春
题图|现场拍摄
国庆前夕,一场以“创作者”为核心的线下盛会在浙江海宁盐官古城上演。抖音将这座千年古镇装扮成短视频创作者的狂欢场,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直播打卡的网红、与粉丝合影的达人,以及不断切换角度拍摄素材的内容创作者。夜幕降临后,演唱会、红毯秀、开放麦与烟花表演轮番登场,即便细雨绵绵,古道上的行人仍流连忘返,这场线下聚会为短视频行业注入了一股鲜活的生命力。
从快手包下乌镇、小红书盘活复兴岛,到抖音汇聚创作者于盐官古城,“包城整活”已成为互联网企业的新标配。这一趋势背后,既是行业活力的体现,也暗含平台对内容生态的深度布局。据虎嗅获取的数据显示,过去一年抖音优质内容播放量同比提升160%,播放时长增长220%,是普通内容的17倍;游戏、二次元、人文社科等17个垂类内容播放时长更是实现翻番。数据背后,是创作者在算法规则下的激烈竞争,也是平台对“顶流”与“长尾”内容的平衡术。
随着内容数据曲线持续上扬,抖音正通过AI技术降低创作门槛。抖音副总裁陈都烨透露,近半年平台AI创作稿件量增长91%,抖音精选APP即将上线AI伴读、AI笔记等功能,并升级虚拟创作平台。这一举措的直接效果是:85%的万粉青年创作者将抖音作为起步“跳板”,AI工具成为新人快速入局的助推器。
算法一直是抖音生态的核心命题。过去,代古拉K、毛毛姐、张同学等顶流主播的崛起,让外界认为抖音算法是“幸运儿制造机”。但虎嗅与抖音业务团队沟通后发现,实际运行中,推荐系统采用“机器学习+人工导航”的协同模式。抖音算法工程师刘畅介绍,算法核心环节包括召回、过滤、排序,通过协同过滤、双塔召回、Wide&Deep模型等技术,在“不理解内容”的情况下匹配用户兴趣。值得注意的是,当前算法已几乎摒弃“打标签”模式,转而通过神经网络模拟人脑连接,预估用户偏好。
“用户长期价值”是算法的核心指标。刘畅表示,算法会综合完播率、评论、点赞、分享等行为,计算更符合用户需求的推荐结果。为打破“信息茧房”,平台设置了“探索维度”:一方面通过“多样性打散”“多兴趣召回”控制相似内容频次;另一方面通过随机推荐、社交关系拓展、搜索联动等方式,帮助用户发现新兴趣。这种设计既保留了算法的效率,又增加了人性化的温度。
面对内容理解不足可能引发的“劣币驱逐良币”问题,抖音建立了标准化审核流程。生态运营经理陈丹丹解释,创作者上传内容后,会先经机器识别:高危内容直接拦截,存疑内容转人工审核,低风险内容获得基础流量。若视频被举报、评论区质疑或流量激增,均会触发人工复核。内容审核遵循两大准则:一是所有内容需评估,流量越高评估越严;二是推荐与审核采用“机器+人工”模式,机器处理海量数据,人工聚焦专业判断。
抖音生态策略负责人贾贝贝透露,平台正通过“懂行用户”筛选优质内容。具体路径为:先识别特定领域的专业用户,再通过其互动行为(如收藏、评论)筛选优质内容。例如,摄影领域用户高频收藏某作者教程,该作者会被认定为优质创作者;物理、医护领域用户发表专业评论,其互动行为将帮助平台发掘优质内容。目前,每天有近1亿用户在懂行领域参与筛选,成为平台内容的“质检员”。
为精准分发优质内容,抖音在推荐系统中内置了专用子系统。该系统通过“优质内容PK”机制,从海量优质内容中筛选用户最喜爱的部分进行推荐。升级后,平台流量稳定性同比提升15.9%,但新作者获粉难度增加。对此,抖音严控非原创内容,2025年上半年非原创流量占比下降47%,新作者成长速度大幅提升。
从内容生产到推荐机制,抖音的核心逻辑始终围绕“新质生产力”展开。在AI降低创作门槛的当下,高效产出优质内容并契合“懂行用户”标准,已成为平台竞争的核心壁垒。随着受众对内容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抖音正通过“优质内容→精准分发→用户认可→更多优质创作”的循环,构建行业新治理范式。
回溯字节跳动的扩张史,“携流量重塑格局”始终是其颠覆性力量。即便部分业务面临质疑,其团队的首要任务仍是“留在牌桌上”。唯有保持市场对其成长的预期,字节跳动才能持续作为行业“鲶鱼”,在各领域左突右奔。而抖音的内容生态变革,正是这一战略在短视频领域的具体实践。
#虎嗅商业消费主笔黄青春、黄青春频道出品人,关注文娱社交、游戏影音等多个领域,行业人士交流加微信:724051399,新闻线索亦可邮件至huangqingchun@huxiu.com
本文来自虎嗅,原文链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4784316.html?f=wyxw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