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邮惠万家银行落幕:直销银行十年兴衰与未来展望

时间:2025-09-25 03:22:27 来源:达摩财经 作者:达摩财经


出品|达摩财经

作为国内仅有的两家独立法人直销银行之一,成立三年多的邮惠万家银行即将退出历史舞台。这家曾被视为银行业数字化转型“试验田”的机构,如今面临整合命运,折射出直销银行十年发展的浮沉轨迹。

9月23日,邮储银行(601658.SH)发布公告称,为优化管理及业务架构,将吸收合并全资子公司中邮邮惠万家银行。合并完成后,邮惠万家银行的独立法人资格将依法注销,其财务报表已按100%比例纳入邮储银行合并报表范围,此次调整不会对邮储银行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实质性影响。

邮储银行在公告中明确合并目的:一是实现战略整合,将邮惠万家银行的线上运营经验融入母行,强化线上业务布局;二是优化资源配置,整合业务资源与人才队伍,为发展注入新动力;三是降低管理成本,提升整体运营效率,将资源投向互补性更强的领域。

邮惠万家银行成立于2022年1月,由邮储银行100%控股,注册资本50亿元。截至2024年末,该行累计注册用户约2100万人,资产总额128.28亿元。尽管背靠邮储银行资源,且首任董事长梁世栋(原邮储银行首席风险官)、首任行长汪航(原邮储银行电子银行部总经理)均来自母行核心部门,并引入阿里、蚂蚁背景高管,但该行始终未能实现盈利。2022年至2024年,其营业收入分别为1.01亿元、3.55亿元、2.43亿元,同期净亏损达1.62亿元、2.63亿元、4.15亿元。2023年,该行高管团队全面改组,董事长、行长、副行长及首席风险官均更换。

随着邮惠万家银行退出,国内独立法人直销银行将仅剩百信银行一家。这一变化标志着银行业数字化转型进入深度整合阶段,百信银行是否继续采用独立法人架构备受关注。

直销银行十年浮沉:从萌芽到整合

直销银行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末的北美及欧洲,凭借无实体网点、低成本的优势,为用户提供便捷金融服务。2013年9月,北京银行开通国内首家直销银行服务模式,开启直销银行新时代。此后,直销银行成为中小银行零售业务“弯道超车”的利器,2014年至2017年,数量从零增长至超百家,其中城商行和农商行占比近80%。

然而,随着发展,直销银行的问题逐渐显现。多数机构仅将APP作为理财产品线上出口,未围绕用户需求进行互联网化设计,导致吸引力不足、用户粘性弱。同时,多数直销银行隶属于母行部门,缺乏独立运营权限,难以实现业务创新,用户认同感低。更关键的是,随着手机银行功能完善,直销银行与手机银行功能重合、产品同质化严重、运营成本攀升,陷入发展困境。多家银行已启动对直销银行APP的整合优化工作。

今年5月,北京银行宣布将直销银行APP服务迁移至手机银行“京彩生活”,标志着国内首家直销银行退出市场。此前,浦发银行、南京银行等已将直销银行功能整合至手机银行,民生银行、广发银行等直接下架独立APP。部分直销银行选择向财富管理平台转型,目前仅湖南银行、青岛农商行等十余家直销银行APP仍在运营。

百信银行“独苗”生存现状

百信银行成立于2017年,由中信银行和百度联合设立,是国内首家独立法人直销银行。在邮惠万家银行之后,招商银行曾计划与京东数科设立招商拓扑银行,但2022年撤回开业申请并终止筹备。如今,国内独立法人直销银行仅剩百信银行。

百信银行目前有三位股东:中信银行持股65.7%、百度博瑞持股26.03%、加拿大养老基金持股8.27%。其管理层均来自中信银行体系,现任董事长谢志斌今年8月上任,此前担任中信银行副行长。

从规模和业绩看,百信银行优于邮惠万家银行。截至2024年末,其资产规模达1173亿元,相当于中部民营银行水平。成立后,仅2018年和2020年亏损,其余年份均盈利。但2024年增速放缓,总资产增速与营收增速分别为4.25%和2.02%,创2021年以来新低,净利润6.52亿元,同比下降23.72%。

百信银行业绩下滑与银行业个人业务低迷有关。截至2024年末,其贷款总额803.93亿元,其中个人综合消费贷款642.91亿元,占比80%,更像一家消金公司。随着个人贷款市场下行及传统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加快,百信银行业务面临激烈竞争。

•END•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