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天普股份:老板摆烂卖公司,股价却15连板背后的秘密

时间:2025-09-25 03:07:55 来源:说财猫 作者:说财猫

当上市公司实控人公开表示“我要把公司卖了,你们别乱买”时,市场本应冷静对待。然而,天普股份的股价却以15个连续涨停板回应,甚至三次触发停牌核查。这场看似荒诞的资本狂欢,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逻辑?


三次停牌难挡涨停潮

9月24日,天普股份发布第三次停牌核查公告,直言“股价已累积巨大交易风险,严重偏离上市公司基本面”。这已是本月第三次因连续涨停被监管“关小黑屋”,但投资者用15个“一字板”给出了最直接的回答——今年以来,公司股价累计涨幅达790%,创下A股市场罕见纪录。

监管层的警告声与投资者的追涨热情形成鲜明对比。前两次停牌时,公司同样提示过风险,但股价仍我行我素。这种“越警告越涨”的现象,在近年A股市场中极为少见。


芯片新贵与80后牛散的收购局

这场资本盛宴的导火索,是实控人尤建义8月底的一纸公告。这位年过六旬的企业家坦言:“干不动了,子女在国外不愿接盘,只能卖公司。”看似无奈的决策,却意外点燃了市场对芯片概念的狂热想象。

收购方阵容堪称豪华:中昊芯英实控人杨龚轶凡,这位甲骨文芯片研发经理出身、谷歌工程师背景的科技新贵,其创办的公司被业内称为“中国唯一掌握TPU架构AI芯片核心技术的企业”;联合收购方方东晖,则是被称为“80后牛散”的资本玩家,多次现身上市公司前十大股东名单。


传统制造与芯片的跨界联姻

天普股份的主业与芯片相去甚远——这家为日产、马自达、福特等车企提供橡胶管路和密封件的企业,近年业绩已触天花板。2023年营收3.8亿元,净利润仅2600万元,较峰值时期下滑明显。实控人选择此时退出,既是个人选择,也是行业趋势使然。

但收购方的操作充满想象空间。分三步走的收购方案(转让上市公司股份、增资控股股东、触发全面要约收购)被市场解读为“曲线借壳”。尽管天普股份多次澄清“中昊芯英无资产注入计划,未来一年主业不变”,但投资者显然更关注“一年后”的可能性。


24元要约价与111元股价的荒诞剧

更戏剧性的是,此次收购的要约价格仅为23.8元/股,而当前股价已飙升至111.28元/股。这种“倒挂”现象在A股市场极为罕见,却真实反映了市场对芯片概念的疯狂预期。中昊芯英虽否认借壳,但其TPU AI芯片“刹那”和AI计算集群“泰则”已量产,2.0版本即将面世的技术实力,让投资者愿意为“可能性”买单。

这家已完成14轮融资的芯片企业,背后站着红杉中国、高瓴资本等顶级机构。尚未上市便获得37亿元估值,其造芯烧钱速度与资本追捧力度同样惊人。


监管警示与市场博弈

停牌核查期间,天普股份自查发现4名内幕知情人士炒作公司股票,所得收益已全部上缴。这一细节暴露出资本狂欢背后的灰色地带,也凸显监管层对异常交易的警惕。

尽管中昊芯英可能选择科创板独立上市,但市场对“芯片+壳资源”的想象难以遏制。历史经验表明,收购终止案例屡见不鲜,在最终方案落地前,投资者仍需警惕风险。

这场传统制造与前沿科技的跨界联姻,究竟是价值重估还是概念炒作?答案或许藏在杨龚轶凡未说满的那句话里——“未来一年主业不变”,但之后呢?


关注说财猫,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或扫码进群参与深度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