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六金
来源 / 节点财经
国庆黄金周前夕,高德地图抛出一枚重磅炸弹:宣布对全国餐饮商家免除一年入驻年费,同步推出流量补贴、专属客服、智能收银等支持服务。这一政策恰逢餐饮商家年度最关键的曝光窗口期,相当于在黄金消费季为商家卸下成本包袱,引发行业地震。
传统模式下,商家需支付高额年费获取平台流量,而高德此举直接颠覆游戏规则。当商家通过零成本获取真实客流后,付费模式的性价比将面临严峻考验。这场八天消费盛宴背后,实则是用户习惯的重塑——从被动接受广告推荐,转向主动发现优质店铺。
01 三连击:高德的生态组合拳
通过两周内密集推出的三大举措,高德构建起完整的商业闭环:
9月10日,基于用户真实行为数据的「扫街榜」上线,同步启动「烟火好店支持计划」,投入超10亿元补贴鼓励到店消费。该榜单摒弃刷评套路,仅记录用户导航到店、实际消费、真实评价等行为数据。例如某地摊烧烤因周导航量达200次、回头客占比40%冲上榜单,验证了「好店自带流量」的底层逻辑。
第二波攻势聚焦团购业务,与淘宝闪购形成生态协同。8月数据显示,淘宝闪购日订单峰值突破1.2亿单,月度交易买家超3亿。高德将导航找店与团购优惠无缝衔接,用户决策路径从「想走」到「消费」一气呵成,形成「扫街榜决策-团购优惠-到店消费」的完整闭环。
第三招更具颠覆性:9月23日宣布免除餐饮商家入驻年费。此举重构平台与商户关系:排名依赖数据而非广告,利润回归商户而非平台,运营保持自由而非绑定。行业数据显示,我国新开餐饮店平均寿命仅508天,超六成优质店铺因地段、宣传短板夭折。高德通过「免年费」减负、「扫街榜」导流,精准破解「巷子深」困境。
部分媒体统计的2025年餐饮开店成本数据
当扫街榜上线即爆火,其「附近好店」推荐逻辑正让每份用心经营的烟火气被看见。某社区面馆因登上扫街榜,周末客流量激增300%,印证了真实口碑的传播力量。
02 传统榜单平台的两难困境
面对高德的免费攻势,传统平台陷入战略僵局:跟进则摧毁既有盈利模式,坚守则面临商家流失。从业务结构看,外卖业务虽承担流量入口角色,但盈利能力薄弱。摩根大通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主流外卖平台平均净利润率仅2.2%,远低于到店、酒旅业务。
以美团为例,2024年核心本地商业收入达2502亿元,其中到店酒旅业务贡献约半数利润。2025年第二季度,其基于到家与到店业务的佣金及营销收入达385亿元,占比总收入58.9%。但过度依赖年费模式已显脆弱——同期美团核心本地商业经营利润同比暴跌75.6%,利润率降至5.7%。
资本市场开始重新评估平台价值。传统榜单的估值长期建立在商家壁垒和佣金模型之上,高德的免费策略直接动摇这一逻辑。随着竞争从C端补贴转向B端生态,行业或迎来深度洗牌。若阿里通过高德持续扩张到店业务,可能逐步蚕食美团市场份额,甚至倒逼其收缩外卖补贴,形成连锁反应。
03 真实口碑重构行业规则
市场监管总局近期约谈外卖平台,明确叫停恶性补贴竞争。在此背景下,高德通过「扫街榜」探索新商业逻辑:以用户体验增强粘性,而非依赖广告佣金。这种变革体现在三方面:
其一,竞争维度升级。高德覆盖全国超700万个餐厅点位,每日1.2亿次生活服务搜索中,1300万次导向实体店铺。其扫街榜驱动商家通过优化服务维持排名,形成「路过-发现-消费」的自然路径,与传统榜单「搜索-比价-购买」的创造需求模式形成本质差异。
高德扫街榜北京地区部分排行
其二,评价体系革新。阿里生态赋予高德支付、信用、导航、电商的四位一体渗透能力。其引入的支付宝芝麻信用体系,为可信评价加权,形成「信用+行为」的双重验证机制。某网红餐厅因信用分不足被系统降权,而某社区小店因持续获得真实好评冲上榜单,验证了评价体系的公正性。
反观传统平台,虽通过AI技术清洗虚假信息,并推出「鸭觅」APP打造非商业化社区,但其核心商业模式仍依赖商家推广。某餐厅老板透露,「维持4.9分需要每月支付数千元刷评费」,这种「维护出来的分数」正逐渐失去用户信任。
高德面临的挑战在于改变用户「吃饭前先打开点评」的十年习惯,但其机会也在于此——年轻人对「水军刷评」的容忍度已接近临界点。某95后用户表示:「现在看到4.9分的餐厅反而不敢去,担心是刷出来的」。
这场变革未必能瞬间颠覆格局,但它迫使行业思考:究竟该把商家当「提款机」,还是当「共建者」?当平台不再「逼商家氪金」,而是「帮用户发现真实」,本地生活服务或许才能回归服务本质。
*题图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