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AI将取代能源地位?阿里云战略升级引爆港股市值暴涨3000亿

时间:2025-09-25 03:15:45 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时代周报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朱成呈


“Token就是未来的电。”

2025年9月24日,在杭州云栖大会上,阿里巴巴集团CEO、阿里云智能集团董事长兼CEO吴泳铭抛出震撼观点:“AI将取代传统能源地位,成为驱动千行百业的核心商品,所有AI能力都将以Token形式在云计算网络中流动。”这一论断引发行业热议,而资本市场随即用真金白银作出回应——当日阿里巴巴港股(09988.HK)股价飙升9.16%,市值单日激增近3000亿港元。

全栈AI战略升级:阿里云打出“技术组合拳”

在云栖大会现场,阿里云祭出多项战略级动作:发布新一代磐久128超节点AI服务器,通义大模型家族“七连发”,与英伟达在物理智能领域达成深度合作,并宣布全球基础设施扩张计划。其中,与英伟达的合作尤为引人注目——阿里云人工智能平台PAI将集成NVIDIA Isaac Sim、Isaac Lab等全套Physical AI软件栈,形成覆盖数据预处理、模型训练、机器人强化学习等全链路支撑能力。

这一技术整合直接推动阿里云进入“超节点混战”核心赛道。新一代磐久128超节点服务器采用自研CIPU 2.0芯片与EIC/MOC高性能网卡,单柜支持128个AI计算芯片,实现Pb/s级带宽与百纳秒级延迟,在同等算力下推理性能提升50%。该产品与浪潮信息“元脑SD200”、华为即将推出的Atlas 950 SuperPoD形成直接竞争,标志着行业正式进入“系统级效率”比拼阶段。

资本市场用脚投票:AI云竞争进入白热化

头豹研究院报告显示,GPT-4训练消耗超百万GPU小时,算力需求呈指数级增长。这种非线性增长彻底颠覆传统IDC模式,推动云计算成本优化成为关键竞争力。吴泳铭判断:“未来全球将只剩5-6家超级AI云,只有这类平台能承载万亿参数大模型的训练需求。”

数据印证了这一趋势:Gartner统计显示,2024年全球IaaS市场规模达1718亿美元,阿里巴巴以8.3%的份额稳居全球第四,成为唯一入围的中国企业。在中国市场,Omdia报告指出2025年AI云规模将达518亿元,阿里云以35.8%的市场份额领跑,超过第二至四名总和。

3800亿豪赌未来:全球基础设施加速扩张

面对爆发式增长的市场需求,阿里云宣布启动三年3800亿元的AI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吴泳铭透露:“到2032年,阿里云全球数据中心能耗规模将是2022年的10倍。”在地理布局上,阿里云将在巴西、法国、荷兰首次设立云计算节点,扩建墨西哥、日本、韩国等9个数据中心,使全球可用区增至91个,覆盖29个国家和地区。

这种激进扩张背后是明确的战略目标:构建“双路径”AI生态。一方面,通义千问坚持开源路线,试图成为“AI时代的Android”,其视觉模型Qwen3-VL已具备23种语言识别与2万字超长文本处理能力;另一方面,通过超级AI云提供全球智能算力网络,形成从底层芯片到上层应用的完整闭环。

行业进入“超节点时代”:系统效率成胜负手

长江证券研报指出,当前算力竞争已从单卡性能转向系统级优化。英伟达通过NVLink协议构建超节点,浪潮信息单机可运行超万亿参数模型,华为则宣布明年推出8192卡算力的Atlas 950 SuperPoD。在这场技术军备竞赛中,沙利文&头豹联合报告认为,阿里云的优势在于“全栈自研能力与大规模商用经验”,其CIPU芯片与通义千问模型的协同设计,可使训练效率提升30%以上。

正如吴泳铭所言:“我们正在打造一台全新的AI超级计算机,它同时拥有最领先的AI基础设施和最领先的模型。”这场关于未来计算权力的争夺战,才刚刚拉开帷幕。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