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印度经济似乎正逐渐被市场边缘化,而中国,尤其是中国香港市场,正成为国际资金的新宠。这一转变,不仅体现在资本市场的表现上,更深刻反映了全球经济格局的微妙变化。
回顾2024年,印度无疑是新兴市场的明星。孟买30指数一路飙升,相对新兴市场整体表现出明显的超额收益。然而,进入2025年,印度股市的辉煌不再,尤其是6月A股开启慢牛之旅后,孟买30指数却陷入了持续的调整。
数据显示,6月2日至9月17日期间,恒生指数、上证指数、纳斯达克、越南胡志明指数、日经225指数分别大涨15.54%、15.8%、16.85%、17.98%、25.56%。其中,恒生指数在经历9月初的小调整后,更是气势如虹地拉升创新高。相比之下,孟买30指数直到9月才开始反弹,期间仅微涨1.53%,成为全球表现最差的市场之一。
股市的疲软只是冰山一角。印度卢比在美元指数整体走弱的2025年,汇率却跌至历史新低,外资纷纷撤离。2024年,印度股市曾是资金近20年来买入最多的一年,但截至10月,外资净买入印度股票约635亿美元,相较于2023年底同比上涨超86%的盛况已不复存在。美国银行8月的一项调查显示,约30%的受访基金经理近期减持了印度股票,印度股市在亚洲市场中的受青睐程度垫底。
外资撤离印度股市,部分原因与中国有关。开年Deepseek引爆A股,使得外资持续大幅流出印度市场,进一步加剧了印度股市的下挫。此外,印度的外商直接投资(FDI)也出现断崖式暴跌。据财新数据,2025财年印度的总FDI流入同比增长14%,但净FDI暴跌96.5%,从前一财年的约100亿美元降至3.53亿美元,创下历史新低。
资本市场被抛弃,实体投资也被抛弃。那么,这一切的转折点究竟在哪里?表面看,一切的转折点来自于特朗普的“关税风暴”。市场原本认为印度是主要国家中“被美国加征关税税率最低国家之一”,但预期很快就被特朗普打破。此前,特朗普对印度加征25%的关税,8月6日又以印度“用直接或间接方式进口俄罗斯石油”为由,再加25%的惩罚性关税,累计50%的关税精准打在印度经济的七寸上。
与中国不同,印度对美国出口仍占其总出口近两成,纺织、制鞋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更是高度依赖美国市场,出口比重超五成。对美国来说,印度在这些领域并没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失去印度这一贸易伙伴,可轻易从越南、孟加拉、泰国等国寻求替代。更重要的是,5月印巴空战将印度在地区军事影响力方面的“虚胖”展露无遗。号称拥有南亚最强空军体系的印度,却在对战巴基斯坦时,创下了0:6的惨败战绩,6架战机被击落,让印度一直以来试图塑造的南亚霸主形象轰然崩塌。
美国看重印度,很大程度上是把印度当作一颗牵制中国的棋子。但现在连巴基斯坦都打不过,还指望它去牵制中国?自然直接撕破脸。对印度来说,和美国达成很满意的谈判也不现实。美印后一个25%关税的导火索是印度从俄罗斯购买石油,从俄乌冲突前的不到1%飙升到42%,明摆着打美国的脸。要想和美国谈,印度就得停止购买俄油。但从政治上,印度真这么干了,就等于公开向美国低头,民众不会同意。
另外,美印在农产品市场开放问题上的矛盾更为棘手。美国极力要求印度开放农业和乳制品市场,以便本国大豆、玉米、牛奶等农产品顺利进入印度市场。可印度作为农业人口众多的国家,农民数量高达6亿,占总人口的40%以上,对国内经济与社会稳定有着重要作用。一旦美国农产品大量涌入,印度本土农业将遭受重创,进而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莫迪很清楚,届时6亿反对票,总理之位肯定坐不住了。
可谈不来,50%的关税就足以让印度诸多依靠价格优势生存的行业瞬间失去竞争力。凯投宏观分析称,若美国对印度全面加征50%的关税,印度今明两年的GDP增速将各下降0.8个百分点。且长期影响可能更大,因为高关税会削弱印度作为全球新制造中心的吸引力。
但印度的问题,并不全出在美国、出在关税风暴的外患上。仔细审视印度经济的里子,会发现裂缝早已出现。据财新报道,截至3月底的2025财年,印度GDP增速从2024财年的9.2%下滑到6.5%。尽管这个增速仍然高于中国2025上半年GDP 5.3%的同比增长,但却是疫情后四年来最差的增长表现。此前两个财年增速分别为9.7%和7.6%,反差太大了!
另一方面,也是最糟糕的,莫迪政府极力推动的制造业,占GDP比重不升反降,跌至12.5%,为1967年以来最低。对比中国,这几年同样在大力发展制造业,但我们成绩斐然!2025上半年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6%,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
印度制造业的萎靡,带来了很严重的后果。印度曾依靠服务业出口、尤其是IT外包,在全球价值链中谋得一席之地。但随着人工智能浪潮兴起,自动生成代码、智能客服、AI诊断等,不断吞噬着原本属于印度工程师和白领的工作。而由于印度倾向于发展制造业,但实际上又没搞起来,就不能依托强大的制造业去承接这些将被释放的劳动力。同时,爱都给了制造业,非服务业没有得到更高重视,更加不能给庞大的劳动人口提供就业岗位。
还有很关键的一点是我们多次强调的,中国财政一定会给经济托底,通过适度财政扩张以刺激经济。但莫迪政府青睐控制赤字,2024/25年财年就下调财年赤字目标到4.9%。财政政策收紧下,想进一步刺激经济、释放更多就业机会,难!这给本就恶劣的就业环境雪上加霜。据财新梳理的数据,2025财年,印度整体失业率在5%-8%之间,近年劳动力参与率在50%上下徘徊,不仅低于OECD国家水平,也低于巴西、印尼。青年失业率近5年则维持在20%甚至更高的水平。
纵使印度有着在未来一两年内赶超日本和德国、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的野心,终究也要败给现实。印度的困境,给了所有新兴市场一个重磅警示:在全球格局动荡的当下,过度依赖外部市场和资本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
我们也会发现,面对全球局势变化,中国展现出截然不同的应对智慧。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上,始终预留充足的后手和调控空间。面对外部挑战,当美国试图在科技领域实施压制,我们没有停留在被动应对,而是有先见地逐步全面降低对美出口依赖,并大力发展科技、自主创新,夯实内功。
大国崛起,靠的就是这种定力与远见!资本市场还有哪些机会?大盘如何走?行情接下来调整还是继续上攻?定时发布最新资本市场分析情报,和管清友、吴小平、潘向东等一起了解政策趋势和经济走势,找到确定性机会!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