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3.5亿用户的小红书:商业化焦虑与合规挑战深度解析

时间:2025-09-21 03:06:40 来源:正经社 作者:正经社



文丨吕行 编辑丨杜海

来源丨正经社(ID:zhengjingshe)

(本文约为3100字)

【正经社“科技前沿”观察之59】



小红书遭遇监管处罚,看似意外实则早有预兆。这个坐拥3.5亿用户的“种草”社区,在商业化进程中正面临前所未有的焦虑与挑战。

问题的核心在于:小红书究竟要成为怎样的平台?是大众内容分享社区,还是明星饭圈文化阵地?是值得用户信赖的生活空间,还是充斥不良信息的网络声援之地?

在遭遇约谈前,小红书的估值在三个月内飙升19%,达到310亿美元,IPO进程也进入冲刺阶段。然而,监管部门的处罚措施让这家明星企业陷入舆论漩涡。

国家网信办指导上海市网信办对小红书采取约谈、责令限期改正、警告等措施,原因是其未落实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热搜榜单频繁呈现炒作明星个人动态和琐事类词条,严重破坏网络生态。

资本市场青睐与监管严惩形成鲜明反差,让外界开始重新审视这个年轻人的“生活圣经”。

1. 小红书错在哪里?

表面看,热搜沦为明星八卦的“战场”是直接导火索。

小红书给用户的印象一直是美妆、旅游、美食的“种草”社区。但当热搜被明星动态和琐事霸榜时,问题随之而来。此前,明星行程街拍、绯闻八卦充斥平台,用户即使设置“不感兴趣”甚至拉黑相关账号,仍会被强制推送。

作为内容平台,当明星词条反复占据热搜榜Top10,用户浏览体验严重受损。这种现象不仅引发普通用户反感,也引起监管部门重视。

深层看,小红书背离了内容管理主体责任。

根据《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平台禁止炒作绯闻、丑闻、劣迹等不良信息,需建立完善的内容生态治理机制。小红书长期推送明星琐事,审核与推荐机制明显失守,未落实主体责任的表现。

网信部门的处罚给整个互联网行业敲响警钟:平台不能只追求流量而忽视社会责任。

对内容平台而言,“社区生态变味,用户信任受损”意味着合规风险日益增大。小红书凭借真实生活分享和“利他性种草文化”吸引大量用户,一旦变成“种星”平台,用户信任将大打折扣。

平台似乎从炒作中找到了“流量密码”,利用算法对明星日常内容进行高强度、跨圈层推荐。

风险在于,平台容易在“用户价值”与“商业利益”间失去平衡,抛弃核心价值主张,偏离“生活分享”定位,将公共讨论空间让给饭圈私域流量,最终引来监管“利剑”。

2. 3.5亿用户,小红书焦虑什么?

小红书被处罚背后,折射出其商业化瓶颈与忧虑。彭博社预测其2025年盈利将达30亿美元,实现更多利润需找到更有效战略路径。

内容平台变现主要靠广告和电商。对小红书而言,广告是主要收入来源。据广发证券2024年2月研报,2023年广告营销贡献约70%-80%营收。公开资料显示,小红书电商GMV刚超4000亿。

横向对比看,抖音GMV达3.5万亿,快手1.39万亿,小红书差距明显。这也是其近年死磕电商赛道的原因。

内容平台核心逻辑是通过产品销售实现规模化营收。纯粹在线营销服务收入虽能支撑早期发展,但随着用户体量壮大,单靠广告已难以满足经营需要。

电商是数十万亿元规模的赛道。小红书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是UGC内容的真实性与“利他性种草文化”,通过维系社区氛围吸引用户留存并转化为购买力。

扩大平台吸引力和黏性成为必要方式,炒作明星是更快选项。演员赵露思注销微博转战小红书后,粉丝数超2300万,就是典型案例。

近年来,小红书大力发展电商业务,尝试向淘宝开放外链、与京东合作,试图打造从种草到拔草的完整生态链。数千亿GMV证明早期试水有效,但相比专业电商平台和短视频平台,其电商规模仍有提升空间。

随着电商业务扩张,平台面临流量不足、购买频次不高、虚假宣传、产品质量问题、供应链滞后和售后服务不健全等共性问题。

作为电商赛道后起之秀,小红书难免面临同样承压环境。

尽管问题重重,小红书却未放弃电商梦,反而在转型道路上加速。今年8月的小红书电商媒体交流会上,相关负责人宣称购物用户数快速上升,尤其是年轻用户。为此新增“市集”作为一级入口,提升用户购买心智。

此外,推出百万免佣计划,给消费者现金补贴,给商家补流量,试图打造“好货更低价”的心智,改变价格高印象。

种种迹象表明,小红书意图聚合社区电商内容,构建独立交易场域。“市集”保留双列流设计,商品以场景化笔记、带货直播等形式呈现,延续社区“逛”的体验。

3. 合规与流量平衡,考验平台定力

考虑到年轻用户与社区生态优势,小红书复制“抖音”并非难事。更大挑战在于如何在合规与流量间寻求平衡。

一方面,小红书拥有庞大年轻用户群体,95后占比达70%,这些用户消费意愿强,是电商消费主力军。社区生态成熟,内容与电商结合紧密,用户可直接购买推荐产品,实现内容与消费自然过渡。

另一方面,小红书需解决内容管理、用户信任等问题,重塑平台形象。9月17日,“打击虚假营销战队”首次公开亮相,公布治理策略与半年成果。数据显示,自3月成立以来,已封禁虚假账号超1200万个,处置虚假营销笔记1376万篇,清理虚假评论超3.6亿条,虚假营销内容曝光下降60%。

这意味着平台正在构建内容管理体系。

考虑到电商市场已十分饱和,淘宝、京东、拼多多等老牌平台根基深厚,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也在大力发展电商业务,小红书想要分得一杯羹并非易事。

为了应对挑战,小红书需加强内容审核,优化算法推荐机制,回归“生活分享”初心,提升内容质量,重新赢回用户信任;同时,要不断创新电商模式,发挥社区优势,打造差异化竞争,吸引更多用户和商家入驻。

小红书被处罚事件,既是对平台的警示,也是其自我反思和变革的契机。

对于拥有3.5亿用户的小红书来说,如何平衡流量与内容质量,解决用户焦虑,实现电商梦,是未来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正经社》出品】

CEO·首席研究员|曹甲清·责编|唐卫平·编辑|杜海·百进·编务|安安·校对|然然

声明:文中观点仅供参考,勿作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喜欢文章的朋友请关注正经社,我们将持续进行价值发现与风险警示

转载正经社任一原创文章,均须获得授权并完整保留文首和文尾的版权信息,否则视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