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长视频会员:从商品到赠品的转型之路

时间:2025-09-25 03:17:34 来源:虎嗅APP 作者: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略大参考,作者:杨知潮,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老板,香菜多少钱?”若在菜市场结账时问摊主这句话,得到的回答大概率是:“送你两根儿。”

菜市场中,香菜多以赠送形式存在,单独售卖的并不多见。它常被放在电子秤旁,方便摊主顺手送给顾客。类似地,汽车玻璃水在加油站、洗车店也常作为充值办卡的赠送礼品。

眼下,影音会员正逐渐扮演起玻璃水的角色:

买淘宝会员可赠送,在美团点外卖能送,去银行办信用卡能送,购买足球会员、游戏充值也能送,甚至支付宝消费多也能获得赠送……赠送渠道繁多,难以一一列举。

若到处都在赠送,用户还有必要去官方渠道购买吗?

虽然没有官方数据,但从闲鱼上大量转卖的会员不难看出,通过第三方渠道搭售出去的会员数量庞大。

在这些场景下,订阅会员更像是一种赠品,而非商品。它成为大平台的营销手段,如同超市、加油站里用于促销的玻璃水。其直接客户不再是用户,而是淘宝、美团等赠送方——长视频平台竟悄然转型为TO B生意。

一、从商品到赠品的转变

根据国信证券2025年一季度数据测算,当前云音乐88VIP会员占比总会员约30%,其他联合会员占比个位数。这意味着,网易云有近40%的会员是“送出去”或“搭售出去”的。

这并非网易云一家之现象。由于客单价低、适用范围广,影音会员天生就是一种良好的促销手段。它既能让用户尝到甜头,成本又不高,因此常被用作促销工具。

阿里巴巴的88VIP以娱乐会员为核心权益,包括优酷/芒果TV会员、网易云会员。支付宝积分也能兑换各种会员卡,如网易云、芒果、B站、爱奇艺等。

腾讯虽无88VIP大会员,但腾讯视频会员仍是旗下很多业务的“添头”,如腾讯大王卡、微视、元宝等产品,都曾以腾讯视频会员作为用户奖励。


图注:一个AI产品,也会用视频会员引流

今年3月,美团内测了新的会员体系,最高级会员中也有腾讯视频会员的免费奖励。

除了互联网企业,中国移动等运营商也会向用户免费赠送影音会员。各大银行的信用卡也把影音会员当作给用户的重要权益。

获得影音会员的渠道实在太多,无法一一列举。若有心“薅羊毛”,不花一分钱看长视频并非难事。

第三方把会员当成“玻璃水”的同时,“玻璃水”之间也会抱团取暖。以腾讯视频为例,其产品内共推出11种联合会员,包括腾讯体育、酷我音乐、腾讯动漫等,甚至还有亚朵酒店、高德打车、京东PLUS的联合会员。

联名的会员不难找,不联名的会员才是稀有。大家都在被大量地包裹在其他会员的“搭售”当中。

各种被拆开的联合会员,最后会聚集到同一个地方:闲鱼。即便没有渠道获得免费会员,用户也可以在这里购买低价会员。

这一套下来,消费者获取会员的渠道多达几十个,还会有多少人会在官方平台单独购买会员?

虽然没有官方数据,但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国内会员的ARPU(单个用户月收入)太低了。

以爱奇艺为例,根据其APP,连续包月会员价格为25元(2022年年底调整,至今如此),首月优惠12元。此外,还有更加昂贵的白金VIP(35元连续包月)、星钻VIP(45元连续包月)。

按照上述数据和常识推测,爱奇艺的单会员收入或许在25元左右。但在2023年四季度财报里,ARM(月度平均单会员收入)是15.98元,虽然创下新高,但也没比首月的价格多几块钱。此后,爱奇艺财报里不再公布会员数据,我们只知道,2025年二季度,爱奇艺收入同比下滑11%,由盈转亏。

音频方面,QQ音乐豪华绿钻每个月的价格是15元,首月优惠至9.9元。此外,腾讯音乐还有一个28元每月的超级会员,这个群体规模在快速增长,总数已经超过1500万。

按照上述数据和常识推测,或许TME集团的ARPU应该在15元左右。但TME集团二季度的ARPU只有11.7元,没比首月价格高多少。

网易云这边更低。根据2023年的媒体报道记录,网易云音乐黑胶VIP当时单月价格为18元,连续包月价格为15元。但2023年财报里,网易云的每月每付费用户收入(在线音乐)只有6.9元,2024年还有所下滑。

标准价格和ARPU之间的差距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以各种低价方式来获取的会员实在太多了。

二、长视频,能否转型TO B?

2007年,亚马逊开始验证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以较低的价格售卖电子阅读器,或许不赚钱,但可以再靠在硬件里售卖内容实现盈利。

2013年,亚马逊带着这门被验证过的商业模式进入中国,但却遗憾败北,最终退出中国。有人说这是因为国内的电子书市场本身太小,但另一边,微信读书却带着免费换流量的方式席卷了行业,短短几年就获得了2亿用户。

无独有偶,2023年,短剧浪潮兴起。在其他APP走付费订阅模式的同时,红果短剧用免费+广告的模式登顶短剧平台,月活已经逼近2亿。而与此同时,很多付费短剧APP已被红果远远甩开。

上述案例背后都不是单一原因,但无数事实已经证明,在这片市场,太多人不愿意为内容花钱。内容增值订阅服务是一种极其难做的商业模式,这构成了长内容行业与生俱来的诅咒。长视频行业一度长期亏损,腾讯音乐甚至一度7成收入来自社交娱乐业务(包括直播、K歌等业务)。


图注:摘自网易云2024年财报。

没钱充15块钱的会员,有钱给女主播刷几千的礼物,这是市场的客观普遍现象。在这样的市场,靠着付费订阅的长视频行业一度常年亏损,其实并不让人奇怪。

当然,随着爱奇艺首次全年盈利,以及此后腾讯音乐订阅收入大涨,国内付费订阅习惯已经逐步养成,但从前文提到的ARPU数据来看,这种习惯还相当有限。

那有没有一种方式,既不用用户付费,又能让平台收到费?答案呼之欲出:作为赠品。

爱优腾、TME、网易云、喜马拉雅可以从美团、元宝、淘宝那里拿钱,直接将服务卖给企业,做B端生意。而美团可以拿腾讯视频会员获客,作为一种营销手段。至于赚钱?淘宝美团这种平台有一万种方法赚回那点会员费。

我们甚至可以找到一些数据关联:2023年以来,电商竞争加剧,阿里拼多多京东营销费用快速增长,B站等平台的广告收入暴增。而与此同时,也正是腾讯视频、腾讯音乐业绩大幅度改善,订阅收入不断增长、付费率不断提升的时期。

当然,会员收入增长有很多因素,这可能只是巧合。但背后的规律仍然是成立的:大平台的竞争加剧,各种会员的搭售增多,会增加长视频会员的需求,进而增加平台的收入,甚至直接带来付费会员的习惯养成。

其实这样的生意早就有了:Priority Pass(PP卡)。

它是全球最大的独立机场贵宾厅网络会员卡。只要买了这一张卡,就可以进入遍布全球机场的旗下贵宾厅。

PP卡虽然网络很大,但这个需求显然太小了,为了进机场休息室专门办个会员,办了一年又能用到几次?于是它成为了“玻璃水”,各种高端商旅信用卡都会搭送PP卡。全球最大的高端信用卡公司美国运通,就给高端信用卡客户标配了PP卡,PP卡几乎完全成了一个TO B生意。

“玻璃水”的特性,让影音会员这种消费生意,也有机会收到企业的钱。而在一个C端用户付费习惯有限的市场里,TO B绝对是更好的生意。

三、肉烂在锅里

今年6月,刘强东在镜头前解释了他做外卖的逻辑:“我们做外卖亏的钱,比去抖音、腾讯买流量要划算。”

从这个层面来看,元宝打卡送腾讯视频会员的引流方式,也比去短视频引流更划算,毕竟肉是烂在了腾讯自家的锅里。

和奈飞、Spotify等独立公司不同,在国内,爱奇艺、优酷、腾讯、喜马拉雅、阅文、QQ音乐这些影音文平台全部属于互联网大厂,哪怕是网易云,也有阿里巴巴的持股。

这意味着,长视频不止是一个独立的内容产品,它还可以成为大厂的棋子,在整个生态内发挥作用。

腾讯是这方面的佼佼者,其旗下拥有海量的社交娱乐产品:长视频、音乐、小说、漫画、体育,以及刚刚收购而来的喜马拉雅。每一种会员,都可以与其他会员联合销售。每一种会员,都可以成为腾讯新业务的引流方式。腾讯也非常乐意这么干,腾讯视频被大量产品拿出来当成“玻璃水”,给用户甜头。

阿里巴巴那边,虽然优酷的会员规模略有劣势。但其消费场景更广,各种业务都在用自身的文娱权益引流,这一套已经被阿里巴巴玩得非常成熟。

外部流量越来越贵,与其把大量营销费用投给外部,为何不用自家会员权益吸引用户?既能引流,又能带动自家生意的增长。即便是去第三方那里买会员,也未必会比投流给短视频平台更贵。

AI、电商、外卖、OTA、生鲜……眼下互联网里,打仗的地方越来越多,需要权益引流的地方也越来越多。从这个层面来看,影音会员“玻璃水”的角色,还得继续扮演下去。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略大参考,作者:杨知潮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本文来自虎嗅,原文链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4784338.html?f=wyxwapp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