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中国太保成功发行155亿H股可转债,助力三大战略实施

时间:2025-09-20 03:15:56 来源:达摩财经 作者:达摩财经


出品|达摩财经

近日,中国太保(601601.SH)再次成为资本市场焦点,成功发行H股零息可转债,募集资金规模高达155.56亿港元。这一举措不仅为公司业务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更为其“大康养、人工智能+、国际化”三大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坚实的资本保障。

9月18日,中国太保发布公告称,公司H股可转换债券认购协议中的所有先决条件均已达成,H股可转换债券已完成发行,并将于9月19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正式上市和交易。此次发行的可转债为2030年到期的零息H股可转债,本金总额为155.56亿港元,初始转换价为每股H股39.04港元(可予调整),相较于签署认购协议日期9月10日的收盘价溢价约21.24%。

若本次发行的可转债全部按照初始转还价转换,可转换为约3.98亿股转换股份,约占转换扩大后中国太保已发行H股的12.55%及已发行股本总数的3.98%。这一规模不仅彰显了市场对中国太保的信心,也为其未来的业务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本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港股市场对险企的估值呈现出明显的修复趋势。A、港两地上市的险企中,港股股价表现显著优于A股。截至9月19日,中国太保H股今年累计上涨28.8%,而A股同期涨幅仅为5.73%。中国太保H股上个月更是创出37.86港元/股的历史新高,逼近本次债券的转股价格。不过,由于板块整体回调,中国太保股价在创新高后持续走低,截至9月19日,报价为30.94港元/股,较上月高点回落18%,最新市值约3173亿元。

从业绩表现来看,中国太保近年来稳中有进。继2024年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分别实现25%及65%的增长后,今年上半年,公司再次取得优异成绩,实现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005亿元和278.85亿元,同比增长3.01%和10.95%。

对于本次发行可转债,中国太保表示,主要是从自身业务发展需求及资本结构考虑。公司希望获得中长期境外低成本资金,以更好地支持业务长足发展。经扣除发行费用及开支后,预计债券所得款项净额约为154.80亿港元,将用于支持保险主业、实施“大康养、人工智能+、国际化”三大战略及补充营运资金等一般企业用途。

155亿资本补充,优化资本结构

近年来,保险行业面临日渐趋严的监管与业务转型压力,头部险企纷纷加快资本补充步伐。偿二代二期工程的全面实施,使得保险公司的资本充足率计算标准更加严格,尤其是寿险业务的长期保障型产品、财险业务的巨灾风险敞口,均对核心资本提出了更高要求。

截至今年6月末,中国太保集团整体的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190%、264%,相较于2024年末有一定的提升。本次发行可转债募集155亿港元,是公司提前进行资本补充的关键动作,为后续业务扩张与风险抵御做好了储备。

在资本结构优化方面,可转债兼具债务与股权属性。发行初期计入负债端,待未来投资者转股后将转为股权资本,实现“债转股”的平滑过渡。相较于配股、增发等直接股权融资方式,可转债对现有股东股权稀释的冲击更小,有助于维护股东利益稳定。

那么,中国太保为何选择在港股市场进行可转债的发行呢?这既与港股市场本身的特点有关,也呼应了公司推进国际化的战略布局。港股市场对可转债这类衍生金融产品接受度一直比较高,投资者类型也更加多元,全球主权基金、养老金、对冲基金等长线资金都比较活跃,能够承接较大规模的融资需求。

此外,国际化战略目前是中国太保三大战略支柱之一。通过在H股市场融资,公司能进一步打响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为以后拓展海外业务、开展全球范围的资本运作做好铺垫。中国太保也对媒体表示,此次可转换债券认购倍数实现多倍覆盖,在最终获配的投资者里,大部分是境外长期专业机构投资者。

事实上,不仅仅是中国太保,今年6月,中国平安(601318.SH)也发行了117.65亿港元于2030年到期的零息H股可转债,用于补充资本需求、支持医疗、养老新战略发展的业务需求。此前,保险企业港股可转债使用较少,多是依靠次级债、永续债等融资工具进行融资。中国平安和中国太保的可转债成功发行,也为目前险企提供了融资新样板。

不过,可转债虽有一定的优势,但仍有不可忽视的潜在风险。中国太保H股历史上还没有突破过37.86港元/股的高位,如果2030年前股价持续低于转股价格,转股效率低下,中国太保在2030年将面临集中偿债压力。

权益布局加速,推动业务发展

回归到中国太保的业务层面,目前公司的核心三大战略为大康养、人工智能+以及国际化。大康养战略作为战略首位,旨在通过整合养老金融、商业健康险、康复医疗、机构养老和居家照护等资源,打造全周期服务链,推动康养服务与保险主业协同共生。

太保家园是中国太保大康养战略的重要载体。据公司披露,现已在全国13城布局15个养老社区,交付床位数超8800张。同时,居家养老服务“百岁居”项目线下体验中心已落地127个城市,为老年人提供了更加便捷、舒适的养老服务。

在投资端,中国太保的力度也在不断加大。当前市场环境下,利率中枢持续下行,保险资金配置压力较大。不少保险公司陆续提高了权益配置比例。去年10月,中国太保已启动保险资金中长期股票投资试点的申请筹备工作,并于今年成功获批参与第二批试点,总额度不超过200亿元。

今年6月,中国太保正式发布太保战新并购私募基金以及太保致远1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两只基金总规模将达500亿元。公司近两年在二级市场频频加仓,提高权益类资产在投资端的比重。2023年末,中国太保旗下有45只产品进入A股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东行列,持股市值约93.77亿元。到今年6月末,其已进入70家A股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东,持股市值大幅攀升至279.20亿元。

从业绩上看,权益市场的发力也确实增厚了中国太保的利润。2024年,公司实现投资收益269.07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81.50%。不过,在新会计准则下,保险公司将大量权益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这加剧了利润波动。例如今年一季度,受股债市场回调影响,中国太保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骤降至16.55亿元,远低于2024年同期的151.04亿元。当期,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18.13%至96.27亿元。

受此影响,中国太保总投资收益增速较其他A股险企稍有落后。上半年,公司总投资收益568.89亿元,同比增长1.52%,总投资收益率为2.3%。而新华保险、中国人保、中国人寿上半年的总投资收益率分别为5.9%、5.1%、3.29%。尽管如此,中国太保依然保持着稳健的发展态势,为未来的业务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END•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