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小米汽车再陷召回风波:软件缺陷引发大规模召回事件

时间:2025-09-20 03:06:32 来源:杠杆游戏 作者:杠杆游戏

欢迎关注科技财经领域深度观察:闺蜜财经



图片由AI生成


撰文|杆姐&编辑|爱丽丝

新能源汽车市场再起波澜。2025年9月19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公告,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根据《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要求,备案召回2024年2月6日至2025年8月30日生产的116,887辆SU7标准版电动汽车。


此次召回规模创下2025年新能源汽车行业纪录,相当于小米上半年交付总量的70%。更值得关注的是,这已是该车型年内第二次大规模召回,暴露出科技企业跨界造车面临的品质管控挑战。

软件缺陷成主因:智能驾驶双风险曝光

根据召回公告,本次问题集中在两大智能驾驶模块:

1. 智能泊车系统时序异常:2024年2月6日至11月26日生产的30,931辆车,存在软件策略缺陷导致授时同步异常,影响静态障碍物探测精度,增加剐蹭风险。

2. L2领航辅助处置不足:全部116,887辆车在特定场景下,辅助驾驶系统对极端路况的识别、预警和处置能力存在缺陷,需驾驶员及时介入否则可能引发碰撞。

小米汽车宣布将通过OTA远程升级技术,为召回车辆免费更新软件系统。这种"软件召回"模式虽降低物理召回成本,却也凸显智能汽车时代的质量管控新特征。

值得玩味的是,此次召回与2025年1月的首次召回原因高度相似。当时30,931辆SU7因智能泊车辅助功能存在碰撞风险被召回,官方归因于"云端服务偶发故障"。连续的软件缺陷暴露,对主打"科技生态"的小米汽车而言,无疑构成品牌信誉的严峻考验。

速度与质量的博弈:爆款逻辑遭遇工业复杂性

从2021年3月宣布造车到2024年3月首款车型上市,小米用36个月走完传统车企5-10年的产品开发周期,创造新能源汽车行业最快落地纪录。这种互联网式的扩张策略在市场上取得显著成效:

  • 2025年二季度SU7系列交付量达81,302辆,同比增长197.7%
  • 智能电动汽车业务收入213亿元,同比激增233.9%
  • 通过"手机+汽车+家居"生态协同,快速构建用户粘性


但汽车工业的复杂性远超消费电子领域。财报显示,小米汽车二季度经营亏损3亿元,主要源于高额的研发支出(芯片、辅助驾驶技术)和渠道建设成本(92城335家门店)。更严峻的是,手机业务收入同比下降2.1%,占总营收比重从50%以上骤降至39%,显示汽车业务尚未形成有效利润支撑。

这种"以速度换市场"的策略正在遭遇反噬。连续的软件缺陷召回事件,暴露出快速迭代模式下测试验证环节的不足。当消费者从追逐智能化配置转向关注安全可靠性时,品控问题可能成为制约小米汽车发展的关键瓶颈。

生态协同隐忧:品牌信誉面临系统性风险

尽管财务数据显示小米拥有2359亿元现金储备,OTA召回成本相对可控,但品牌声誉的损失难以用金钱衡量。作为"人车家全生态"战略的核心节点,汽车产品的质量危机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 消费者对小米生态产品的信任度下降
  • 技术共享、用户互通等生态优势被削弱
  • 智能家居、手机等业务连带受损


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已从"蓝海"转向"红海"竞争,消费者决策因素正从智能化配置回归安全可靠性。对小米汽车而言,如何在保持技术创新的同时构建严谨的工业质量体系,成为决定其智能汽车赛道命运的关键抉择。

数据显示,小米二季度研发开支78亿元,同比增长41.2%,研发人员达22,641人。但研发占比6.4%的投入强度,在竞争激烈的新能源汽车领域并不突出。如何将研发投入有效转化为可靠的产品质量,而非单纯追求功能堆砌,将是小米汽车需要解决的核心课题。


这场召回风波不仅考验小米的危机处理能力,更折射出科技企业跨界造车面临的深层挑战。当互联网思维遭遇传统工业规律,速度与质量的平衡或将决定新势力车企的最终成败。

本文未标注出处的图表,均源自企业官网或公告,特此说明并致谢

为杠杆游戏提供版权及法律服务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文系杠杆游戏创作,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获取授权。另,授权转载时还请在文初注明出处和作者,谢谢!杠杆游戏任何文章之观点,皆为学习交流探讨用,非投资建议。用户据此进行的一切投资,请自负责任。文章如有疏漏、错误欢迎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