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新能源浪潮下,吉利为何持续深耕燃油车市场?

时间:2025-10-09 17:07:16 来源:博望财经 作者:博望财经



文|海山

来源|博望财经

当行业集体All in新能源时,吉利汽车却走出一条“双轮驱动”的差异化路径:既加大新能源投入,又持续深耕燃油车市场。这种战略选择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产业逻辑?

2025年9月28日,在“AI重庆智驾之夜暨千里科技品牌发布会”上,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抛出关键论断:“传统汽车要实现质的飞跃,必须插上人工智能的翅膀。”而就在一周前的9月23日,吉利中国星全新东方曜系列燃油车正式上市,以智能化配置为传统燃油车注入新动能。一前一后的战略动作,揭示出吉利“油电并举”的深层布局。



逆势坚守:燃油车仍是吉利销量基石

尽管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41%,2025年更朝着60%目标迈进,但吉利燃油车业务权重依然显著。数据显示,2024年吉利新能源销量同比增长92%至88.8万辆,而燃油车销量达128.9万辆,占比59.19%,远超行业平均水平。在出口市场,这一比例更高达60%,成为吉利开拓东欧、东南亚等价格敏感市场的核心武器。

吉利高层的战略表态更具指向性。2025年3月财报会议上,吉利汽车行政总裁桂生悦直言:“再过两三年,中国将实现‘油电平权’,届时没有油车业务的车企将成为估值缺陷。”集团CEO淦家阅则明确表示:“燃油车是汽车工业百年技术积淀的体现,是吉利的优势领域,不仅不会收缩,反而会加强。”



这种战略定力在产品端得到充分验证。2025年推出的中国星系列燃油车新品,覆盖星瑞东方曜、星越L新增车型,售价区间9.87万至17.97万元,直指主流家用市场。更值得关注的是,该系列全系标配L2级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未来还将普及“千里浩瀚”智驾方案,实现从基础辅助到高阶智驾的全覆盖。

市场韧性:燃油车需求根基依然稳固

吉利的坚守,源于对燃油车市场体量的清醒认知。中汽协数据显示,2024年传统燃料汽车国内销量1398.9万辆,虽同比下滑17.3%,但2025年1-8月销量已达874.7万辆,同比仅降0.3%,其中8月销量107.4万辆,实现连续三个月回升。乘联会数据进一步显示,2025年1-8月燃油SUV累计销量374.7万辆,同比增长3.5%,市场止跌企稳态势明显。

政策端的持续发力成为关键支撑。2025年“以旧换新”政策将“国Ⅳ”排放标准燃油车纳入补贴范围,单台报废补贴最高达1.5万元,而这类车型的市场保有量约7000万辆,构成庞大的潜在置换需求。有关部门明确表态“同步推进燃油车技术发展”,为传统燃油车的存续提供政策背书。

海外市场的刚性需求则是另一重增量。在东南亚、东欧等基础设施不完善地区,燃油车凭借补能便捷性占据绝对优势。以奇瑞汽车为例,其燃油车收入占比高达69.6%,新能源汽车收入占比仅21.9%。国内市场中,10万至15万元价位家用燃油车表现突出,部分车型月销突破2万辆,SUV领域燃油车占比回升至58%。吉利星越L更以18.1万辆的成绩位居2025年前八个月燃油SUV市场销量榜首,同比增幅达46%。



消费者选择偏好进一步夯实燃油车生存基础。J.D. Power数据显示,2025年中国燃油车行业魅力指数达751分,创近5年最大增幅;中国质量协会CACSI测评显示,燃油车用户满意度升至81分,其中性能设计满意度同比提高2.4分。麦肯锡报告则指出,28%的中国电动车主考虑换回燃油车,核心原因包括充电基础设施不完善、长途出行受限等。对于无需绿牌、注重补能效率的用户而言,燃油车仍是更务实的选择。

智能化突围:AI重构燃油车价值逻辑

市场韧性是吉利坚守的底气,而智能化升级则是其赋予燃油车的“第二生命”。在李书福看来,汽车行业的未来不在于动力形式的替代,而在于“AI+机械”的深度融合。

2025年9月的千里科技品牌发布会上,李书福提出颠覆性判断:“AI不是模仿老司机,而是超越老司机,是聚集全人类智慧的智能大脑。”这一理念直接转化为吉利的燃油车战略——通过“油电平权”实现智能体验的无差别化。淦家阅明确表示,未来燃油车将全面搭载Flyme Auto车机系统,全系标配L2级智驾,并逐步普及高阶方案。



产品端的落地更具说服力。2025年3月推出的吉利中国星系列燃油车新品,不仅搭载L2级智能驾驶辅助系统,还引入无界空间座舱设计,智能化配置与同价位新能源车型基本持平。“千里浩瀚”智驾方案的跨动力形式应用更具标志性,这套涵盖H1-H9层级的智驾系统,将首先在中国星燃油车系列普及,实现从基础辅助到高阶智驾的覆盖。

吉利的审慎态度反而让燃油车成为智能化落地的可靠载体。桂生悦强调:“智能驾驶必须建立在安全基础上,吉利绝不会拿消费者当试验品。”从行业趋势来看,燃油车智能化已从可选配置变为必选项。2024年L2级以上新乘用车渗透率达55.7%,预计2025年将突破60%。奔驰、宝马等外资品牌纷纷举起“油电同智”大旗,与吉利形成呼应。

技术突破层面,吉利通过AI数字底盘、高效算力模块的适配,已实现燃油车智能化的技术突破。其核心逻辑在于,智能驾驶的本质是“数据+算法+算力”,与动力形式并无绝对绑定。这种技术普惠不仅提升了燃油车的产品溢价,更通过规模效应降低了智能化技术的研发成本,形成与新能源业务的协同效应。

双轮驱动:汽车产业变革的多元路径

当行业陷入“电动化=未来”的线性思维时,吉利对燃油车的坚守展现了头部车企的战略定力。其逻辑并非否定新能源趋势,而是看透了汽车产业“多元共生”的本质:2024年燃油车59%的市场占比、7000万辆国Ⅳ车的置换需求、海外市场的刚性需求,共同构成了燃油车不可替代的生存土壤;而AI技术的赋能,则让燃油车从“机械交通工具”进化为“移动智能体”,获得了与新能源车同台竞技的资格。

这种“双轮驱动”战略的本质,是用燃油车的现金流支撑新能源研发,用新能源的技术反哺燃油车升级,最终在“油电并存”的市场中实现全域覆盖。汽车产业的变革不是“非此即彼”的替代,而是“技术融合”的进化。车企想要的,也是既不丢失当下的市场,更不缺席未来的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