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是托底生命的温度,而非追逐快钱的工具。”这是富德生命人寿深圳分公司高级营销总监陈丹25年来始终坚守的信仰。在她看来,保险不仅是一种金融工具,更承载着责任与温度,是家庭安稳的守护者。
25年坚守:从法学硕士到保险专家的蜕变
25年的保险生涯,对陈丹而言,不仅是一段职业经历,更是一辈子的信仰。若以工作日计算,那是六千多个披星戴月的清晨与深夜;若以信任论,那是五百多个家庭将安稳托付于她的信赖;于自身成长而言,则是从一张法学硕士文凭,跨越至多领域专业资质的积淀,最终带领一支精锐团队在保险领域驰骋。这,是一位保险老兵以时间丈量职业价值,用“长期主义”交出的生命答卷。
从零开始的“笨功夫”:用汗水铺就成功之路
“陈丹,当年为什么从体制内跑出来卖保险?”这个问题常被问起。答案朴素而真挚:初期为保障自己,后期为成人达己。25年前,手攥华中师范大学法学硕士文凭和一份农业科研单位工作证明的陈丹,初抵深圳街头时,无人能料想那个“书呆子”的陈丹终将与“保险”紧密相连。彼时,“保险代理人”在公众眼中几乎等同于“走投无路者”。
推动她入行的第一股力量,是父母接连因重病早逝的冰冷现实。母亲五十多岁因脑瘤离世,未及领取退休金;父亲随后亦被肺癌夺走生命。他们以最残酷的方式给她上了人生第一堂风险课——当命运风暴袭来,再坚固的体制屋檐,也无力遮蔽风雨。
南下深圳,意味着放弃了优渥福利,直面无房无车的未知。对家庭保障的深切焦虑、对疾病遗传的忧惧,促使她叩开了友邦的大门。人生地不熟,粤语听不懂,客户资源为零。而唯一能做的,便是最原始的“拓荒”:陌拜、扫楼、买名单、反复打磨话术,死磕保险条款……这份“笨功夫”没有白费,最终以近乎满分的成绩考取保险代理人资格证,并在友邦严苛的晋升体系中,从见习业务员步步晋升为主任,组建起十几人的团队。当“高学历”与“实干”碰撞,“法学硕士为何做保险”的质疑,逐渐沉淀为同行与客户的尊重。
握“铁三角”,勇敢破界:挑战行业壁垒
2002年,三十出头的陈丹渴望挑战人生中的更多可能,于是跳槽到泰康,欲将培训讲台开辟为第二战场。在泰康的六年,是她能力跃升的关键期。白天拜访客户,夜晚培训新人,凌晨伏案写课件。从培训新人到跨团队辅导,声音从最初的微颤到响彻会场,而她也成长为泰康的“金牌讲师”。
为不断精进,在握有寿险领域的代理人证基础上,她又考取了财险领域的保险经纪证、公估证。彼时,全国拥有此“铁三角”证书者不足百人。三证在手,她开始思考:为何产险、寿险必须壁垒分明?恰逢其时,受到太平洋财险的“产寿联盟”理念的吸引。
2006年,产险与寿险如同楚河汉界,“老死不相往来”,而陈丹就成了那“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在太平洋财险历经两年探索与实践,她们成功突破壁垒,实现了“财险工号可售寿险,寿险工号可售财险”,成为中国产寿险交叉销售最早的摆渡人。两年间,百人团队在佣金政策的风浪中迅速壮大,这段经历也让她深刻体会了行业的复杂性与产险政策的反复无常,开始重新审视行业的规范性,在倾向稳定价值的思考下,职业航向最终回归了更具长期价值的寿险领域。
在“生命”沃土中生长:富德生命人寿的17年坚守
2008年金融海啸席卷全球之际,陈丹选择在富德生命人寿扎根。这一扎,就是17年!17年间,她以总监身份艰难筹备团队,到统领四个机构、千余人团队的巅峰时刻,富德生命给予的,远不止平台。是考核艰难时给予的保级托举,是“诚实守信、专业高效”司训的指引,更是价值观的深度契合——只要你愿意做,就给你机会!
多年带团队也让她渐渐感受到,最大的成就在于被伙伴需要、被客户尊重。当新人第一次开单,当组员因一句点拨突破瓶颈,那种“成人达己”的喜悦,远胜独自签下千万保额的快感。而自身的存在能让更多家庭因保险而心安,这份价值比任何个人荣誉都更恒久。
在多年职业生涯中最沉重的打击,并非源于市场或管理,而是一份未能生效的保障。邻居阿强,36岁,球场前锋,体魄强健。陈丹曾多次登门劝其配置重疾险,均被他自信的笑声拒绝:“丹姐,你看我这身板,用得着吗?”他只买了理财险。天不遂人愿,急性白血病猝然来袭,配型失败……理财险不同于具有高杠杆的重疾险,最终仅返还了所缴保费。
葬礼上,阿强的妻子泣不成声:“丹姐,不怪你,这是命。”陈丹懊悔不已,如果当时能更坚持一点,那100万的重疾理赔款,或许就能成为这个破碎家庭的救命稻草。自此,她们团队立下铁律:“重疾保障必须优先于理财规划。”
她始终坚信,保险是带有温度的金融工具,不仅能为家稳稳托底,更能为家分忧解惑。客户舒女士与未婚伴侣共同生活,她希望将财富安全传承给伴侣的儿子,考虑到跨境法律环境、非传统家庭结构,以及未来可能存在的婚姻变动等因素,单一保单工具难以满足其复杂需求。基于法商思维,陈丹通过保单架构设计、信托协议安排与遗嘱公证的有机结合,为舒女士量身定制了一套周密的资产传承方案,构筑了全面的保障网络。
为成为顶尖顾问,她从未停止学习的脚步:远赴哈佛、哥大研讨家族信托与资产配置;向纽约人寿等国际同行取经;甚至研习易经风水,以深入理解高净值客户的文化心理……
做时间的朋友:在变革中坚守价值
二十五年行业沉浮,陈丹亲历了保险业从粗放生长到精耕细作的深刻蜕变,也在不断促使自己重新审视价值的坐标。
●产品逻辑重构
依赖高预定利率“躺赢”的时代一去不返。如今,她们必须在“低保底+高浮动分红”模式下开启一场耐力长跑。“报行合一”落地,佣金收入大幅缩水,而客户对专业服务和综合解决方案的需求却在激增,过去是风口上的产品推着人走,如今必须靠人的专业能力带着产品飞。
●渠道格局重塑
互联网浪潮卷走了简单、低价、标准化的保单,却永远无法替代专业顾问的核心价值。保险是强服务和深度信任的行业,满足客户复杂需求的人性化服务是线下顾问不可撼动的护城河。长远而言,唯有人品、专业深度与持续服务能力构筑的信任,才是穿越周期的通行证。
展望未来,寿险图景充满张力。宏观层面,市场潜力毋庸置疑;但微观层面,一线代理人的生存空间被挤压。环境固然艰难,但支撑陈丹的信念从未动摇:“保险的本质,从来不是追逐快钱的生意,而是一场关乎专业精进与责任担当的漫长修行。”若时光倒流,她也想对25年前初抵深圳的自己说一句:“你的选择是对的,保险绝非走投无路的选择,而是将‘长期主义’活成毕生的信仰。”(文/陈丹 富德生命人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