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速览

山东“十四五”规划: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幸福新篇章

时间:2025-11-06 03:22:39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苏亦瑜

中新网济南10月30日电(记者 赵晓)残疾人事业被形象地喻为“春天的事业”,承载着社会对特殊群体的深切关怀。在“十四五”规划期间,山东省积极响应残疾人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全面推进《山东省残疾人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落地实施,通过完善就业创业机制、提升康复救助服务、健全教育保障体系,构建起多层次的社会保障网络,为残疾人幸福生活持续加码。

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发布会现场

新闻发布会现场。崔晗 摄

兜牢“幸福线”: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升级

“十四五”期间,山东省残疾人社会保障水平实现质的飞跃。山东省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邹斌芳在发布会上介绍,全省聚焦残疾人急难愁盼问题,推动社会福利制度优化升级。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实现“应享尽享”,覆盖困难残疾人57.5万人、重度残疾人135.1万人。2024年,两项补贴平均标准分别提升至194元/月和172元/月,较2020年增长31.1%和39.8%。

针对特殊群体需求,山东创新政策设计:对符合条件的重度残疾人单独实施低保,延长精神、智力和重度残疾人低保渐退期;全额代缴最低标准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确保重度残疾人提前五年领取养老金。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更被列为省级重点民生工程,五年累计救助22.7万人次,通过“定额补助转免费康复”模式,定点机构免费提供服务,显著减轻家庭负担。省级专项手术救助项目已为6700余名听障儿童植入人工耳蜗,9300余名肢残儿童完成矫治手术,360余名唇腭裂儿童重展笑容。

拓宽就业路:多措并举促进自立自强

山东现有持证残疾人277万,其中重度残疾人、一户多残家庭等群体虽已脱贫,但仍面临生活挑战。“十四五”期间,全省建立防止返贫动态监测机制,整合村“两委”、残协等力量开展跟踪访视,通过十大帮扶服务和干部直接联系制度,精准解决残疾人家庭困难。省残联副理事长沈晓勇透露,全省脱贫享受政策及防返贫监测帮扶残疾人达31.3万人,是巩固脱贫成果的重点群体。

在促进就业方面,山东打出“组合拳”:依托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探索“社区微业”新模式,推动残疾人就近就业。数据显示,五年间城乡新增残疾人就业20.1万人,就业率提升至59.59%,按比例就业率提高近10个百分点。通过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全省完成培训17.2万人次,超额完成目标。高校残疾人毕业生享受“一人一策”服务,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一批高学历人才进入机关、事业单位和国企工作。

架起“康复桥”:服务设施建设提速增效

作为国家“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承接方,山东省残联重点推进三项任务:建设专业化康复托养设施、改造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环境、打造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定点机构。省残联副理事长康永华介绍,在完成山东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新校区建设的基础上,盲人按摩医院项目正加速推进。全省统筹争取中央资金1.7亿元,支持8个服务设施项目,其中2个已投入使用。

目前,山东已建成残疾人服务设施262个,总规模达116.94万平方米,康复、就业、托养等服务能力显著增强。邹斌芳总结称,五年间全省992.6万人次残疾人获得基本康复服务,53.5万人次适配辅助器具,有需求群体康复服务覆盖率和辅助器具适配率均突破99%,超额完成规划目标。

“下一步,我们将科学编制‘十五五’规划,持续完善社会保障和关爱服务体系,推动残疾人事业迈向更高水平。”邹斌芳表示。(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