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岳阳11月4日电(傅煜 李盈)公元1046年,北宋文学家范仲淹于洞庭湖畔挥毫写下《岳阳楼记》,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不仅铸就了中华文明的精神丰碑,更在979年后成为跨越时空的文化纽带。
2025年11月4日,适逢《岳阳楼记》问世979周年纪念日,一场以‘大使茶座之对话岳阳楼’为主题的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在湖南岳阳楼前举行。中国政府拉美事务特别代表邱小琪、古巴驻华大使白诗德等30余位中外嘉宾齐聚一堂,通过品茗对话的形式,共探‘忧乐精神’的当代价值与全球意义。
活动现场。色闪 摄
本次活动由世界知识出版社、湖南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中共岳阳市委宣传部联合主办。围绕‘文化传承与时代担当’的核心议题,与会者从三个维度展开深度对话:一是解析‘先忧后乐’思想对现代国家治理的启示,二是探讨文学经典如何架设民心相通的桥梁,三是聚焦全球南方国家青年在推动可持续发展中的责任。
邱小琪在主旨发言中指出,在气候变化、公共卫生等全球性挑战面前,《岳阳楼记》所蕴含的‘天下情怀’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东方智慧。白诗德大使通过对比中古两国历史文献,强调两国‘以民为本’的治理哲学具有高度契合性,这种精神共鸣正是两国建交65年来合作根基的文化密码。
来自非洲的乌干达驻广州总领事朱蒂斯·桑巴贝拉提出创新观点:‘忧乐精神’在国际合作中体现为责任共担,乌干达期待与湖南在芒果出口、生态旅游等领域深化合作。墨西哥前驻华参赞董浩天则从经贸视角分析,认为这种利他精神与拉美‘美好生活’理念存在共通性,可为中拉产能合作注入人文动力。
中国范仲淹研究会副会长黄军建从文化传播角度指出,近年来‘忧乐精神’通过数字技术实现全球传播,其英文译本在海外社交媒体获得超百万次互动,证明传统文化具有跨越文明的感染力。
与会者普遍认为,‘先忧后乐’所代表的担当意识与家国情怀,与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高度契合。这种精神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基因,也是全球南方国家探索发展道路的重要参考。
作为世界知识出版社打造的常态化人文交流品牌,‘大使茶座’系列活动已在北京、上海等地举办12场。本次岳阳楼专场特别增设文化体验环节,中外嘉宾在观赏茶艺表演、参与国风巡游的过程中,近距离感受楚文化的独特魅力。活动尾声,多国使节表示将推动‘忧乐精神’纳入本国汉学研究课程,促进文明对话常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