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云南大理11月6日电 题:中外媒体齐聚大理采风 共绘澜湄流域多彩画卷
中新网记者 韩帅南
“澜湄流域的美不仅在于山水,更在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结。短视频能让这份温度被更多人感知。”6日,柬埔寨自媒体博主林金爽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用镜头记录下洱海畔的生态治理成果,并分享了她的创作感悟。

澜湄国家媒体代表记录洱海美景。中新网记者 刘冉阳 摄
11月3日,第三届“澜湄印象”短视频大赛颁奖典礼暨媒体采风活动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正式启动。来自澜湄六国的专家学者、媒体代表及青年代表,深入沙溪古镇、洱海生态廊道、喜洲古镇等地,通过文字与镜头展现云南生态保护成效与多元文化魅力。
探访洱海生态:从“治理密码”到生态画卷
细雨中的洱海泛起涟漪,129公里的生态廊道串联起湿地与村落,与苍山云雾共同构成一幅灵动的水墨画。媒体代表们首先来到洱海畔,随后前往古生村科技小院、古城下沉式再生水厂等“幕后战场”,探寻水质改善背后的科技支撑与全民参与。
近年来,云南通过截污治污、生态修复等综合措施,推动洱海水质连续多年稳定保持优良水平。一度消失的“水质风向标”海菜花重现湖面,吸引游客驻足拍照。林金爽在古生村科技小院拍摄时感慨:“洱海的美是无数人努力的结果,我要把中国的生态经验与人文故事带回柬埔寨。”

林金爽在古生村科技小院拍摄。中新网记者 刘冉阳 摄
沙溪古镇:时光凝固的茶马古道明珠
青石板路蜿蜒伸展,古戏台飞檐翘角,古城墙静立诉说历史……位于大理州剑川县的沙溪古镇,以其保存完好的白族风情与茶马古道文化,成为采风团镜头下的焦点。泰国青年代表云小妮表示:“这里的建筑被保护得很好,就像泰国许多古寺一样,值得用视频记录并呼吁更多人参与守护。”

澜湄国家青年代表在沙溪古镇探访。中新网记者 刘冉阳 摄
喜洲古镇:非遗传承激活千年商埠
作为大理著名的侨乡,喜洲古镇的历史可追溯至唐朝。鼎盛时期,镇内商号逾百家,商业网络辐射东南亚。如今,游客仍可在此欣赏到完整的传统民居建筑群,并体验白族扎染、甲马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老挝资讯网总经理龙攀说:“扎染的蓝色已成为大理的符号,可动手制作的甲马增强了游客参与感,我会用镜头记录这些文化瑰宝。”
“澜湄印象”短视频大赛:三年耕耘结硕果
由中国新闻社主办的“澜湄印象”短视频大赛已连续举办三届。第三届大赛于今年3月启动,吸引澜湄国家高校师生、短视频达人及社会团体参与,累计收到超3000份作品。参赛者通过独特视角,展现了流域内的自然风光、历史底蕴与民生变迁,为澜湄文化交流注入新活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