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速览

国际研究发布大脑发育动态图谱 揭示精神疾病起源新线索

时间:2025-11-07 17:55:49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周驰

  中新网北京11月6日电(记者 孙自法)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北京时间11月6日凌晨集中发布系列神经科学研究成果,通过展示美国“脑计划”(BRAIN)细胞网络图谱(BICAN)项目的最新突破,首次构建了人类及其他哺乳动物发育中脑部的动态图谱。该研究结合单细胞测序与空间转录组技术,系统追踪了脑细胞类型从胚胎到成年的发育轨迹,为自闭症、精神分裂症等神经精神疾病的起源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

  大脑发育图谱研究封面示意图

本项研究进展成果论文的封面示意图。施普林格·自然 供图

  研究团队指出,人类大脑包含超过1000种独特细胞类型,其发育过程涉及复杂的时空动态调控。传统研究受限于技术手段,难以捕捉细胞状态的快速变化。而近期单细胞组学与高分辨率成像技术的突破,使科学家能够以前所未有的精度记录脑发育的关键事件。例如,通过分析数百万个单细胞的转录组数据,研究人员发现脑细胞类型的出现并非遵循固定阶段,而是呈现波浪式重叠涌现的特征,部分发育程序甚至在成年后或疾病状态下被重新激活。

  核心发现包括:首次鉴定出与胶质母细胞瘤(恶性脑肿瘤)相关的人类祖细胞群体;揭示精神障碍遗传风险高度集中的特定发育时间窗口;阐明感觉体验与环境因素如何通过表观遗传机制塑造脑细胞身份。这些成果将细胞类型的静态分类升级为发育过程的动态叙事,为理解神经回路组装与疾病易感性提供了因果关系证据。

  《自然》期刊配发的专家评论强调,BICAN项目构建的数据资源库具有里程碑意义。通过整合多组学数据与空间信息,研究不仅绘制了细胞发育的“路线图”,更识别出影响脑功能组装的关键窗口期。例如,自闭症相关基因突变在胚胎早期特定阶段的异常表达,可能直接导致神经连接缺陷。

  研究团队透露,目前公开的数据集已覆盖主要脑区,但全面解析脑发育仍需克服三大挑战:跨物种比较的标准化、多模态数据的整合算法开发,以及临床样本的时空动态追踪。下一步计划通过建立更精细的大脑类器官模型,结合CRISPR基因编辑技术,验证发育异常与疾病表型的因果关系。

  这项被《自然》评价为“改变游戏规则”的研究,为开发精神疾病早期干预策略提供了分子靶点。例如,针对特定发育窗口的表观遗传调控药物,可能阻止疾病相关通路的出现。随着数据资源的持续开放,全球神经科学界正迎来脑发育研究的新纪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