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9月21日电 (记者 郑莹莹 孙自法 康玉湛) 在机器人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人形机器人数据集的快速扩张与标准缺失之间的矛盾,正成为制约其规模化应用的关键瓶颈。9月21日,在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指导下,由上海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牵头,联合19家产学研机构共同制定的“人形机器人数据集标准”在2025浦江创新论坛上正式发布,为行业规范化发展奠定基础。
同日,由上海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联合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共同打造的“浦江X”具身智能标准化数据集平台(穹顶DOME)也同步亮相。该平台旨在通过标准化数据集的构建,推动具身智能技术的跨场景应用与协同创新。
9月21日,2025浦江创新论坛现场,人形机器人吸引观众驻足。中新网记者 郑莹莹摄
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王益洋在论坛上指出,上海高度重视具身智能领域的技术创新与产业培育,尤其在标准化工作上持续探索。他强调,当前相关技术仍处于快速迭代阶段,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多学科交叉融合日益深入,标准化工作需平衡技术未定型与标准前瞻性之间的矛盾,以应对多重挑战。
由中国科学技术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5浦江创新论坛正在上海举行。本届论坛上,具身智能应用尤其是人形机器人成为焦点。从外貌酷似人类的迎宾机器人,到在展区流畅跳起摇摆舞的互动型机器人,各类创新产品为论坛增添了科技趣味与互动体验。
9月21日,2025浦江创新论坛现场,观众与机器人互动。中新网记者 郑莹莹摄
在“创·在上海”优秀企业展示专区,记者走访了多家机器人企业,深入了解数据在机器人“成长”过程中的核心作用。上海傅利叶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展示了一款主打陪伴功能的人形机器人。工作人员周韵洋介绍,该企业自成立之初便专注于康复机器人领域,积累了大量交互数据。这些数据被“投喂”至陪伴机器人,显著提升了其与人类互动的自然度与精准度。
9月21日,2025浦江创新论坛现场,四臂具身智能机器人展示多任务处理能力。中新网记者 郑莹莹摄
上海飒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市场部工作人员陆雪冬向记者介绍了一款四臂具身智能机器人。她表示,该机器人通过真实工业场景中的持续训练,积累了大量操作数据。例如,其四臂设计可同时完成固定物件、焊接与检测等多项任务,大幅提升作业效率。据悉,该企业已从上千个工业场景中提取共性特征,构建了模块化、标准化的数据库,助力机器人更高效地理解非结构化物理世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