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太原11月10日电 (范丽芳 王斌)近日,山西省在短短两日内连续上演两场惊心动魄的“生命救援”行动:一名心搏骤停的市民和一名因气道梗阻而窒息的幼童,在公共场所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施救,成功挽回了生命。这背后,是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及时配置和山西省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培训的深入推广共同构筑的生命防线。
11月1日晚,太原市千峰路的一家餐厅内,一名幼童因异物卡喉导致窒息,情况十分危急。幸运的是,在店内兼职的山西工程职业学院学生陈让迅速上前,运用在山西省红十字会救护员培训班中学到的海姆立克急救法,成功帮助孩童脱离了危险。
无独有偶,11月2日下午,晋中市的一家羽毛球馆内也发生了一起紧急情况。一名正在运动的市民突然面部朝下摔倒,口吐白沫,失去了自主反应,情况同样危急。此时,同在馆内打球的山西省公安厅民警潘永康立即冲向现场。他发现该市民面色发青、双眼翻白、胸腔停止起伏,已陷入无意识状态。
作为参加过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课程的学员,潘永康深知心搏骤停抢救的“黄金4分钟”至关重要。他迅速组织现场救援,并在事发后两分钟内取来了AED设备。他遵照语音提示,完成了电极片的粘贴、心律分析,并果断实施了电击,为后续患者恢复自主心跳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这台AED设备是2025年山西省政府民生实事AED项目配置的设备之一,于8月21日完成安装。令人欣喜的是,不到3个月的时间,这台设备就成功挽救了一条生命。据数据显示,这是2025年以来借助AED成功施救的第7例心搏骤停患者。截至目前,全省累计成功施救已达26例。
山西省红十字会正在进行急救技能培训。山西省红十字会供图
成功的院前急救,不仅依赖于先进的急救设备,更离不开坚实的制度保障和高效的联动机制。山西省红十字会与山西省公安厅于2023年8月建立了应急救护联动机制,各级红十字会与当地公安部门也建立了长期协作机制。他们将应急救护培训纳入公安干警年度训练计划,开展心肺复苏、AED使用等系统性培训。截至目前,全省已累计培训公安民警约1.5万余人次。
面向社会的培训网络也在不断延伸。山西省红十字会深入校园、社区、企业,构建了一个覆盖广泛的应急救护培训体系。仅2025年,全省就培训了持证救护员11.8万人次,普及性急救知识讲座的覆盖人数更是超过了65万人次。
“每一位持证救护员,都是一个移动的‘生命守护者’。”山西省红十字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应急救护培训的意义就在于让更多普通人掌握专业技能,在意外发生时从“旁观者”变成“施救者”,共同守护生命的安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