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南宁11月4日电(邓振海 林亿群)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4日发布消息,广西自然博物馆科研团队近期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Herpetozoa(《爬虫》)上发表了一项重要研究成果,正式确认在广西雅长兰科植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掌突蟾属新物种——雅长掌突蟾。

图为雅长掌突蟾。广西自然博物馆供图
据了解,科研团队在雅长保护区进行综合科学考察时,于溪流中发现了一批形态特殊的蝌蚪。经过持续追踪观察,团队于2025年4月在同一区域成功采集到成年个体标本。通过对这些标本的详细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分析,团队确认该物种与已知掌突蟾属物种存在显著差异,完全符合新物种的认定标准。因此,科研团队决定以其发现地“雅长”命名这一新物种,正式将其命名为“雅长掌突蟾”。
雅长掌突蟾体型娇小,体表布满了锥状疣粒,趾侧有窄缘膜但无蹼。其最引人注目的特征是双色虹膜——上半部呈现铜橙色,而下半部则为灰褐色。目前,该物种仅分布于雅长保护区海拔800米至1200米的常绿阔叶林溪流环境中,对水质要求极高,因此被视为生态系统健康的指示物种。
此次雅长掌突蟾的发现,不仅进一步印证了雅长保护区作为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的重要地位,也为未来开展区域物种形成与演化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和宝贵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