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速览

共富观察:巾帼力量如何激活乡村共富新动能?

时间:2025-11-11 23:32:4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李岩

中新网嵊州11月10日电(张煜欢)初冬时节,绍兴嵊州小吃共富产业园内蒸汽升腾,巧手妇女们正以娴熟技艺包制小笼包。案板上整齐排列的精致面点,不仅承载着千年非遗技艺,更成为撬动乡村共富的“金钥匙”。这场由女性主导的产业变革,正在之江大地书写共同富裕的生动注脚。

嵊州妇女制作小笼包场景

非遗小吃变身共富密码 小工坊撬动百亿产业

作为“中国小吃文化名城”,嵊州将小笼包这一非遗技艺转化为共富引擎。通过创新“坊集院”联动模式,该市培育66个特色巾帼工坊,其中5个获评省级示范。更令人瞩目的是,“嵊小笼”与餐饮巨头肯德基达成战略合作,实现标准化生产与品牌化运营,成功打入全国市场。

在数字化浪潮中,当地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共富市集矩阵,累计举办900余场活动带动消费4000万元,30个巾帼直播间实现销售额1.5亿元。近万个共富庭院和千余名巾帼带头人,带动超万名妇女居家就业,人均增收3万元。目前,嵊州小吃产业已形成160亿元产值规模,带动10万从业人员,正朝着200亿元目标迈进,生动诠释“一业兴带动万家富”的共富逻辑。

参观者与小笼包制作妇女交流

多元模式竞相绽放 巾帼力量绘就共富新图景

浙江的共富实践呈现百花齐放态势。在义乌,依托省巾帼共富工坊服务中心构建的“1+X+Y+N”联建机制,通过“三张清单”精准对接需求,组织“巾帼帮帮团”深入山区服务。其创新的“来料加工+直播+数字AI”3.0模式,培育超10万巾帼主播,推动武义坦红乡等项目实现村集体经济从2000元到35万元的跨越式增长。

安吉青来集人才社区则打造“组团式联盟”平台,推出“乡村女子力计划”等课程,助力30余名女性成长为工坊骨干,收入实现翻倍。“参与式共创”机制让共富工坊成为精神家园,实现技能提升与价值成长的双重赋能。

宁波“三关六码头”以青年潮牌串联传统美食工坊,推动2500余人就业,其中女性占比超60%,2025年前三季度销售额突破6000万元。泰顺栀子花工坊通过科技赋能构建全产业链,使栀子果价格从每斤0.6元提升至9元,户均年增收超万元,辐射带动浙闽边界5000多户农户。

安吉巾帼共富集市现场

党建统领聚合力 激活共富“一池春水”

据浙江省妇联党组书记、主席吴红梅介绍,全省已建成4174家巾帼共富工坊,累计带动13.6万名妇女就业,帮助1.57万低收入群体实现家门口增收。通过强化党建统领,将工坊建设纳入县域发展轴体系;累计投入资金4957万元,优先支持山区海岛县发展;建立60个市县服务中心,提供“一站式”赋能服务,累计发放加工费27.25亿元。

活动现场签署的金融赋能、品牌合作等系列协议,为工坊发展注入新动能。从嵊州小笼包的“破圈”到泰顺栀子花的“逆袭”,从义乌的数字赋能到安吉的人才聚合,浙江“巾帼共富工坊”百千万行动正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将共同富裕的宏图细化为千家万户的幸福实景,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她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