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贵州安顺11月10日电 (记者 杨茜) 以“屯堡文化的历史意义、当代价值与核心内涵”为主题的2025屯堡文化大会主论坛10日在贵州省安顺市隆重举行。这场汇聚全国顶尖学者的文化盛会,为解读贵州特色文化基因提供了重要学术平台。
论坛现场星光熠熠,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毛佩琦教授、厦门大学陈支平教授等二十余位知名学者齐聚一堂。与会专家通过主旨演讲、圆桌讨论等形式,系统梳理了屯堡文化六百余年的发展脉络,深入挖掘其承载的历史记忆与时代价值。

航拍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云峰屯堡景区(资料图)。瞿宏伦摄
明代“移民就宽乡”政策催生了独特的文化现象。据史料记载,当时中原及两江地区数十万军民入黔屯垦,在黔中大地构建起“大屯堡”文化圈。这种军事移民与本土文化融合的产物,既保留了江南文化的精致韵味,又吸收了贵州山地民族的生存智慧,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复合体。
钱理群教授在主题演讲中指出,屯堡文化构建的“湘黔滇”大通道,使贵州成为连接中原与西南的文化枢纽。他特别强调:“屯堡人突破儒家礼教框架,将民间信仰与生存智慧融入文化体系,这种思想资源的多元化开掘,对当代文化建设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图为安顺地戏表演(资料图)。瞿宏伦摄
毛佩琦教授从民族关系视角提出新见解:“屯堡文化堪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微观模型。这里既保持了军事移民的群体特征,又与周边民族形成‘和而不同’的共生关系,这种文化包容性正是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密码。”
厦门大学陈支平教授的论述引发强烈共鸣。他通过大量史料论证:“自明代以来,贵州在民族交融进程中始终走在前列。屯堡文化所体现的‘冲突-融合’模式,为当代民族政策制定提供了历史参照。”贵州师范大学肖远平教授补充道:“屯堡人创造的‘文化互嵌’实践,在守护自身传统的同时实现创新发展,这种智慧对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具有现实意义。”
与会学者达成共识:屯堡文化既是贵州的文化瑰宝,更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载体。其蕴含的“守正创新”精神与“和合共生”理念,为新时代文化建设提供了珍贵的历史镜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