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速览

冬季保暖误区:加湿器乱加料、泡脚大汗等习惯危害健康

时间:2025-11-18 15:33:42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曹子健

冬季保暖需谨慎!这些“暖身”习惯可能暗藏健康风险

随着气温骤降,许多人通过紧闭门窗、长时间使用加湿器、贴暖宝宝等方式抵御寒冷。然而,北京市隆福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徐慧提醒:部分看似舒适的保暖习惯,实则可能引发呼吸道疾病、低温烫伤甚至肺炎等健康问题。本文结合临床案例,揭秘四大冬季常见保暖误区。

误区一:紧闭门窗“锁温暖”?小心“暖气病”找上门

62岁的王先生为照顾畏寒的老母亲,整个冬季未开窗通风,结果连续数周反复感冒、咽痛。徐慧医生指出,长期处于温暖干燥且不流通的室内环境中,人体易出现咽干、咳嗽、胸闷等症状,医学上称为“暖气病”。冬季本就是呼吸道疾病高发期,若通风不良,病毒易在室内聚集,导致“一人感冒,全家传染”。

科学建议:供暖季每天分房间轮流开窗通风20分钟,通风时多穿衣物避免着凉。若使用空气净化器,需定期更换滤网以保持效果。

误区二:加湿器变“药罐子”?呼吸道损伤风险高

60岁的周女士听信网络传言,在加湿器中加入板蓝根和醋预防感冒,结果持续咳嗽、咽部灼痛。徐慧医生解释:板蓝根雾化后无法杀菌消毒,且醋的刺激性气味会损伤气道黏膜,严重时可引发哮喘或肺炎。此外,加湿器若未定期清洗,会滋生细菌、霉菌,成为“微生物温床”。

科学建议:每周清洗加湿器一次,使用纯净水或煮沸后冷却的白开水;每日使用不超过6小时,避免室内湿度过高(理想湿度为40%-60%)。

误区三:暖宝宝贴身用?低温烫伤“防不胜防”

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整形科主任医师王成接诊过一名70岁患者,因长期将热水袋直接贴腿入睡,导致小腿深色烫伤创面。王成医生指出:低温烫伤具有隐蔽性,皮肤接触40-45℃热源超过2小时即可造成深层损伤,愈合需1个月以上且易留疤。糖尿病患者和老年人因感知能力下降,风险更高。

科学建议:暖宝宝需隔衣物使用,热水袋用毛巾包裹且勿灌满;使用取暖设备后若出现红肿、水泡,应立即就医。

误区四:泡脚泡到大汗淋漓?阳气外散反伤身

63岁的曹先生因追求“泡脚解乏”效果,每晚泡至大汗淋漓,结果出现心悸、头晕症状。西苑医院脑病科主任医师孙林娟表示:冬季泡脚以“身暖微潮”为宜,大汗淋漓会导致阳气外散,引发疲乏、感冒。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需控制水温并抬高下肢,高血压、冠心病患者泡脚时间不宜超过10分钟。

科学建议:健康人群泡脚水温40-45℃,时间15-20分钟,以背部和头部微微出汗为度。

延伸提醒:这些“暖器妙用”也危险!

中国疾控中心提示,冬季供暖期还需警惕以下行为:

  • 暖气片烘衣物:湿衣物直接铺在暖气片上会升高室内湿度,助长霉菌滋生,可能引发肺部感染。
  • 食物加热保温:牛奶、豆浆长时间放在暖气片上会导致营养流失,中药可能因“酿化”失效。
  • 冻肉直接解冻:暖气片解冻易滋生细菌,建议用冷水浸泡解冻更安全。
  • 暖气管装饰:缠绕塑料花藤可能释放化学物质,影响空气质量。

健康过冬小贴士:外出及时添衣防温差,饮食注意温补,定期开窗通风,使用取暖设备时保持安全距离。科学保暖,才能温暖又健康!

(北京晚报 记者 柴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