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10月30日电 (记者 孙自法) 10月28日至29日,由“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ANSO)主办的科学创新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本次大会以“科学创新引领可持续未来”为核心主题,吸引了来自全球3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科研机构负责人、院士专家、高校代表等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国际科技合作新模式,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注入科技动能。
图:ANSO科学创新大会现场。ANSO秘书处 供图
多维度议程设计 展现国际科技合作深度
大会设置开幕式暨全体会议、三场专题分论坛及闭幕式总结等环节,议题覆盖可持续发展、人工智能治理、科技能力建设等关键领域。在可持续发展专题中,中外专家围绕喜马拉雅山脉冰冻圈监测、粮食安全保障、植物多样性保护等议题展开技术路径探讨;人工智能发展与治理分论坛则聚焦算法伦理、数据安全等新兴挑战,为全球AI治理框架提供中国方案;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能力建设分论坛则通过案例分享,推动跨国教育资源共享与青年科技人才培养。
高层对话凝聚共识 平台价值获广泛认可
开幕式上,ANSO秘书处负责人强调,作为全球首个以“一带一路”框架下的科技合作为目标的国际组织,ANSO已构建起覆盖55个国家、130余家成员单位的合作网络。主旨演讲环节,中外学者围绕数字技术赋能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与生物多样性协同研究等议题展开深度对话。圆桌讨论中,12国ANSO理事单位负责人共同签署《开放科学行动倡议》,承诺通过数据共享、联合研究等方式促进包容性发展。
重大成果发布 人工智能治理网络落地
大会期间,由ANSO牵头发起的“人工智能发展与治理国际研究网络”正式成立。该网络将联合全球30余家顶尖科研机构,建立跨学科研究平台,重点攻关AI伦理准则、技术标准制定等难题。与会专家表示,这一网络的建立标志着ANSO从项目合作向机制化治理的升级,将为全球人工智能健康发展提供“东方智慧”。
承前启后 续写国际科技合作新篇章
作为本次大会的重要延伸,ANSO会员大会与理事会将于10月30日接续召开。会议将审议《ANSO2025-2030发展战略规划》,选举产生新一届理事会主席团,并启动“一带一路”绿色技术转移中心等重点项目。据ANSO秘书处透露,未来三年将重点布局气候变化、公共卫生、数字丝绸之路三大领域,计划实施50个跨国联合研究项目。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ANSO持续发挥平台优势
自2018年成立以来,ANSO已推动建成中非农业科技合作网络、中亚气候研究中心等12个区域平台,促成300余项跨国科技合作。此次大会的成功举办,进一步彰显了其作为全球科技合作“桥梁”的独特价值。展望未来,ANSO将继续深化“科技向善”理念,通过制度创新与资源整合,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科技支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