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愿为解压疗愈买单 万亿级情绪消费市场加速崛起
当“悦己经济”与“疗愈经济”深度融合,情绪价值产业正以惊人速度重构消费版图。从LABUBU潮玩到“零接触”咖啡店,从数字宠物到沉浸式主题空间,企业竞逐“心灵生意”的背后,是年轻人对情感共鸣与精神愉悦的强烈需求。据《情绪消费崛起:2025年市场格局与未来走向》报告显示,2013年以来我国情绪消费产业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2%,2025年市场规模预计突破2万亿元,成为消费升级的核心驱动力。
重庆两江新区数字产业园内,00后软件工程师刘畅的手机里存着20多个解压玩具购买链接。“捏捏乐的‘咯吱’声比任何白噪音都治愈。”这种需求正催生庞大市场:潮玩品牌Jellycat通过互动式下单创造单月超千万元销售额,盲盒头部企业泡泡玛特2024年净利润同比增长36.5%,卡游门店月销破百万成为常态。
在重庆大坪龙湖时代天街卡游旗舰店,从宝可梦到游戏王的卡牌墙前始终围满顾客。门店经理透露:“周末日均客流超千人,我们通过定期举办王者争夺赛构建社群生态,参赛名额常在发布后10分钟内抢空。”这种“产品+社交”模式正成为行业标配,据《2025Z世代情绪消费报告》显示,超九成青年认可情绪价值,近六成愿为此支付溢价。

重庆光环花园城内,20米高的“世界树”贯穿四层空间,机械蜗牛在齿轮声中伸缩触角,6米高的LABUBU雕塑吸引无数游客拍照。这个国庆开业的商业综合体,凭借“森林秘密基地”主题场景,使体验式商户销售额同比增长超35%。重庆市商务委监测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戴家巷悬崖步道、十八梯等特色街区改造后,周末日均人流量达2万人次,较改造前增长300%。
在戴家巷经营手作工作室的90后店主王雨桐观察到:“年轻人来这里不仅为购物,更追求独特的空间体验。我们保留吊脚楼结构但改造成创意市集,这种新旧融合的场景最能引发情感共鸣。”同样位于十八梯的新式茶馆“山城雾语”,通过将山水意境融入特调茶饮,实现日均400杯销量,月利润近3万元。
“情绪消费经济需与科技、文旅深度融合。”重庆工商大学研究员莫远明指出,美心红酒小镇通过免费围炉煮茶、8D舞台直播等创新项目,使暖冬消费季客流量提升40%。光环购物公园则借助大数据分析,打造自然生态与商业空间融合的场景,带动整体销售额增长25%。
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袁帅认为,行业价值重构正引导企业从价格竞争转向差异化创新:“IP+智能化可拓展至情绪疗愈、数字陪伴等细分领域,如某品牌推出的AI解压机器人,通过情感计算技术实现个性化互动,上市三月销量突破10万台。”
尽管前景广阔,情绪消费仍面临标准化缺失等挑战。莫远明提醒:“当前市场存在非理性消费风险和产品质量参差问题,亟需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工信部专家盘和林建议,可借鉴《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中“推广新业态模式”的指导,通过“情绪经济+智能化”打造更多爆款产品。
随着Z世代成为消费主力军,这场关于心灵满足的商业革命才刚刚开始。从解压玩具到沉浸剧场,从数字分身到疗愈空间,企业正在用创新重新定义“幸福产业”的边界。
本报记者 李国 本报实习生 夏桂琰《工人日报》(2025年11月18日 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