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速览

年轻人心目中的理想居住:什么是“好房子”新标准?

时间:2025-11-18 21:35:13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于晓艳

清晨8点20分,23岁的康康从楼下早点铺取走预订的早餐,步行5分钟抵达地铁站,再乘坐15分钟地铁直达公司。不到9点,他已坐在工位上开始工作。“虽然合租的房间不到20平方米,但房租、周边配套和通勤便利度都让我满意。”这位在北京工作的互联网从业者这样评价自己的居住现状。

今年10月,中国青年报社联合保利发展北京公司发布的《2025年北京互联网从业青年“好房子”需求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超七成00后受访者处于租房状态,其中合租占比30.08%,整租占比41.46%。通勤距离过长、周边配套缺失成为首要痛点,房屋隔音差、采光不足、户型设计不合理等问题也显著影响居住体验。

租房避坑指南:年轻人最关注哪些细节?

一位互联网行业受访者向记者分享了“租房避坑宝典”,指出租金合理性、居住环境质量、中介服务态度、物业服务水平是主要考量因素。以康康的经历为例,他初到成都时,金融城附近的房源要么租金高昂,要么是设施老旧的“老破小”。最终他选择在4公里外的火车南站附近租房,却不得不忍受火车噪音和街边喧闹。“每天晚上都能听到火车与轨道的摩擦声,小摊贩的叫卖声甚至持续到凌晨。”

转机出现在同事推荐合租机会后。新住处虽面积缩小,但小区安保严密、物业服务到位,且通勤时间缩短至10分钟。“现在看来,这个选择非常正确。”康康说。

从“住得起”到“住得好”:年轻人定义“好房子”新标准

联发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文怀认为,年轻人对居住的需求已从“经济可承受”升级为“情感共鸣”。他指出:“新时代的生活空间应充满时代气息与温度,好房子应是志同道合者共享的安乐居所。”

《报告》的“社区配套期待榜”印证了这一观点:便利店(82.3%)、快递站(76.5%)、维修站(68.9%)、托育场所(65.2%)和社区食堂(61.7%)位列前五。这些需求折射出年轻人对“烟火气”的渴望——吃夜宵、修家电、取快递等日常场景,构成了他们对便利生活的具象化期待。

对于互联网从业者而言,科技配置更是硬性需求。智能安防(78.6%)、智能门锁(73.4%)、智能家电(69.1%)成为最受欢迎的三大设施,而全屋高速网络覆盖则被视为“灵活办公的新基建”。

企业实践:员工公寓如何满足年轻需求?

31岁的佳凝(化名)对此深有体会。4年前从江西来北京从事新媒体运营的她,此前租住在距单位17公里的宋家庄,每天通勤40分钟,“早高峰地铁挤得像沙丁鱼罐头”。

转机出现在公司推出的员工公寓项目。这座配备人脸识别闸机、梯控电梯和智能密码锁的公寓,不仅提供人体工学椅、干湿分离卫生间和全屋家电,园区内还规划了超5000平方米商业空间,涵盖咖啡店、便利店、理发店等业态。“虽然最多只能住两年半,但通勤时间缩短至10分钟,安全性和居住体验都大幅提升。”佳凝对现状十分满意。

政策助力:多地探索“好房子”供给新模式

《报告》揭示,年轻一代对居住的追求已超越物理空间,转向对社区人情味、活动丰富度和物业响应速度的关注。这些软性要素正成为新一代租房购房者的“隐形标配”。

近期,多地围绕“好房子”供给出台差异化政策:江苏盐城明确增加改善型住房供应,四川成都倡导全面设置智能家居系统,山东通过上浮公积金贷款额度回应安居需求。这些探索既精准对接了不同群体的居住需求,也深化了对“好房子”概念的理解。

“房子不仅是居住场所,更是生活、工作和社交的载体。”王文怀强调,“年轻人是城市发展的新鲜血液,满足他们的居住想象与需求,是城市更新的重要方向。”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