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太原11月19日电 (刘小红)19日,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山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山西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李建红在会上详细介绍了“十四五”期间山西在社会救助兜底保障领域的工作进展与显著成效。
新闻发布会现场。主办方供图
“十四五”规划实施以来,山西省将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作为重点任务,依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统筹推进基本救助、专项救助与急难救助政策协同发力。通过出台低保边缘家庭、因病致贫重病患者、刚性支出困难家庭等群体的认定办法,山西进一步完善了社会救助的制度框架,确保救助资源精准覆盖各类困难人群。
在保障水平提升方面,山西建立了低保标准与人均消费支出挂钩的动态调整机制。自2022年起,各县(市、区)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按当地上年度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30%—40%和45%—55%确定。目前,全省城乡低保平均标准已分别达到每人每月669元、555元,其中11个县(市、区)实现城乡标准统一。此外,集中养育和社会散居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标准分别增长40.7%和40.5%,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与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分别提升64%和118%,切实减轻了特殊群体的生活负担。
为优化服务管理流程,山西建设了“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纵向贯通省、市、县、乡四级民政网络,横向联动10余个省直部门,归集低保、特困、就业、医疗等18类超4000万条数据,实现低收入人口信息“一网汇聚、动态更新”。同时,上线“晋心救”一站式救助服务小程序,集成救助申请、进度查询、政策宣传等功能,推动救助业务“掌上办”“指尖办”。全省乡镇(街道)均设立救助业务“一门受理”窗口,开通129条救助热线,确保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
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方面,山西保持过渡期兜底保障政策稳定,全省脱贫人口中有39.75万兜底保障对象,占比17.02%;防返贫监测对象中有10.68万兜底保障对象,占比44.1%,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这些数据充分体现了社会救助在巩固脱贫成果中的关键作用。
李建红在发布会上表示,下一步山西将持续聚焦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通过完善政策体系、优化服务流程、强化数据赋能等举措,进一步织密扎牢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网,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