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速览

长护险购买指南与理赔流程:为失能老人提供哪些便利服务?

时间:2025-11-20 18:23:10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史词

应对“一人失能、全家失衡”:长护险守护失能人群幸福

随着“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推行长期护理保险,健全失能失智老年人照护体系,长期护理保险(简称“长护险”)正成为解决社会养老难题的重要抓手。自2016年国家启动试点以来,长护险已覆盖49个城市,为超4500万失能失智老年人及其家庭带来希望。本文将详细介绍长护险的购买方式、理赔流程,以及针对失能老年人的便利化服务举措。

报销医疗费用,缓解家庭压力

长护险的核心功能是通过报销一定比例的医疗服务费,减轻失能老人家庭的经济负担。以山西晋城市为例,82岁的王保安老人因肺气肿等疾病长期卧床,2024年4月申请长护险待遇后,选择了居家与上门护理叠加模式。晋城市医保局四级调研员赵艺嵘介绍,当地户籍职工参保不限年龄和身体条件,失能状态持续6个月以上、病情稳定者即可申请。截至目前,晋城市长护险参保人数超56万,享受待遇者达5145人,基金支出超8400万元。

在浙江宁波,长护险已覆盖超830万参保人,为近5万名重度失能人员提供保障。宁波市医保局负责人表示,职工医保与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均纳入长护险范围,筹资与待遇标准统一,实现城乡一体化。评估为重度失能一至三级者,可选择机构护理(按床日支付40-60元)或居家护理(每月20-30小时上门服务),费用由医保中心与定点机构直接结算。

山东青岛作为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城市,长护险制度覆盖城乡参保人939万人。青岛即墨区的于钦正老人感慨:“多亏了长护险,护理人员上门为老伴换尿管,再也不用折腾去医院了。”青岛莱西市倪合海老人的案例更具说服力:享受长护险前一年住院费个人负担3.5万元,2021年享受待遇后总费用降至2.8万元,个人仅承担5807.08元,还享受了346小时上门照护服务。

从医疗到生活:提供全链条照护服务

失能人员的需求不仅限于医疗护理,更需生活照料。青岛市倡导定点机构提供“医疗护理+生活照料”整合式服务,涵盖医师服务、药品耗材、吸氧等医疗项目,以及护士护理、护理员生活照料、康复人员功能维护等。针对居家服务,青岛明确60项技术性较强或家属难以独立完成的项目,如压疮护理、导尿管更换等。

宁波市医保局则将伤口换药、造口护理等10项高频医疗护理服务纳入居家服务项目,满足重度失能人员需求。晋城市除提供45项基本服务外,还将家用照护床、多功能轮椅等辅助器具租赁费用纳入报销范围。护工陈小亮介绍:“王大爷租用的轮椅和制氧机月租金300元,长护险报销210元,既好用又省钱。”

低龄失能人群同样需要关注。江苏南京针对0-6岁失能儿童推出专项保障政策,将儿童康复服务从机构延伸至居家。4岁孤独症患者文文通过长护险享受上门康复训练,母亲王女士表示:“政策解决了经济、专业、上门三大难题,孩子现在能简单交流了。”

便利化服务:破解异地参保难题

异地参保人员长期面临照护难题。南京自2025年1月起,在苏州、南通试点“参保地政策、居住地服务”模式,通过信息共享实现异地待遇直接支付。83岁的周大爷退休后从南京回常熟养老,患有多种疾病,自费护理负担重。申请长护险后,苏州评估机构认定其为重度失能,当地护理机构立即安排上门服务。“从申请到服务仅16天,每月30小时专业护理,老人状态稳定。”周大爷家属说。

南京医保局谷立炜介绍,异地居住人员可线上提交评估申请,线下服务柜台同步开放。评估为重度失能者,可选择居家或机构照护,基金支付标准参照南京执行。青岛市则开通线上线下双渠道申请:家属可就近选择定点机构初筛并提交评估申请,或通过微信小程序“敬老版”界面线上办理,小程序还提供“照护服务地图”查询功能。

本期统筹:闵方正

本报记者 姚雪青 李 蕊 郑洋洋 窦瀚洋

《人民日报》(2025年11月19日 第 10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