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速览

甘肃五年生态修复成果显著,筑牢西部生态安全屏障

时间:2025-11-20 18:28:3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刘阳禾

中新网兰州11月19日电 (戴文昌) 甘肃,作为黄河、长江上游的重要水源涵养区,承担着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的核心使命。在“十四五”规划实施期间,该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与系统治理,深入推进生态修复实践,使陇原大地的绿色底蕴更加深厚,生态环境持续优化,陇原的生态底色在长期努力下愈发鲜明。

黄河兰州段航拍图

6月25日,航拍下的黄河兰州段。 九美旦增 摄

19日,甘肃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决胜收官‘十四五’ 争先进位话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甘肃省自然资源厅专场。据介绍,五年来,该厅通过强化资源管理,为高质量发展筑牢了坚实的资源根基,自然资源家底更加厚实,开发利用效率显著提升,交出了一份高质量的自然资源答卷。

甘肃省自然资源厅厅长张晓军表示,甘肃地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三大高原的交汇处,是中国承东启西、连通南北的重要战略通道,也是黄河、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区,生态区位和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在“十四五”期间,甘肃省自然资源厅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理念,积极推进重要生态修复工程与绿色矿山建设,守护绿水青山,绘就了山川秀美的现代化甘肃画卷。

甘肃九甸峡水库

图为甘肃九甸峡水库。(资料图) 戴文昌 摄

为提升黄河上游的水源涵养功能,甘肃省自然资源厅在甘南州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投资实施的“山水工程”于今年9月全面完工。甘肃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王驰介绍,该项目区的水源涵养能力较2020年提升了近13亿立方米,植被盖度提高了近3个百分点,“黄河蓄水池”的作用更加凸显。

在祁连山生态屏障巩固行动中,该厅通过完成水资源基础调查、地下水动态监测、自然资源资产清查等基础工作,累计投入2.91亿元实施了33个生态修复项目,治理面积达19万亩,并常态化跟踪退出矿业权及周边矿山的治理情况,进一步巩固了祁连山的生态安全防线。

针对历史遗留的废弃矿山,甘肃全面摸清了生态破坏的本底情况,加快推进平凉、白银等5个国家示范工程及74个省级修复项目。王驰表示,预计项目完工后,将基本解决该省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的治理难题,让昔日的“疤痕地”重新焕发绿色生机。

敦煌高标准农田防风林带

图为敦煌种植高标准农田项目区防风林带。(资料图) 敦煌市委宣传部供图

同时,甘肃省的绿色矿山建设步伐稳健,率先构建了覆盖煤矿、金属矿等6类矿种的绿色矿山建设标准体系,并会同17个部门出台了专项激励政策,创新建立了全国首个绿色矿山投融资项目库,累计授信49.7亿元、投放贷款27.2亿元,为矿业的绿色转型注入了金融“活水”。

政策护航与金融赋能的双重加持,使甘肃省的绿色矿山建设跑出了“加速度”。王驰表示,五年来,该省已建设绿色矿山160座,其中2025年新建100座。金昌市白家嘴子镍铜矿、酒钢集团西沟石灰石矿等一批标杆企业脱颖而出,实现了矿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良性互动。

回望“十四五”,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张晓军表示,展望未来,该厅将继续坚守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持续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各项工作,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让民众尽享自然之美、生态之美。(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