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九江11月19日电 (记者 吴鹏泉)11月18日,上港集团九江城西二期码头正式开港运营。作为江西省首个专业化滚装码头项目,其建成不仅填补了区域航运设施空白,更通过高效集疏运体系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与九江区域航运中心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双功能码头构建区域航运新枢纽
该项目于2024年11月启动建设,采用多用途码头与滚装码头复合式布局。其中多用途码头配备2个1万吨级泊位,岸线长度280米,陆域面积186.05亩,年设计通过能力达310万吨;滚装码头设置1300车位与600车位泊位各1个,岸线总长323米,陆域面积297.3亩,年通过能力36万辆,可满足新能源汽车、工程机械等大宗货物运输需求。

技术创新破解复杂地质难题
据承建方中建港航局介绍,项目施工区域存在抛石层厚度超5米、溶洞见洞率达42%等地质挑战。建设团队创新采用全工序穿插施工策略,通过BIM技术构建三维地质模型,实现嵌岩灌注桩施工与预制构件安装的立体协同。该技术体系使单桩施工周期缩短30%,工程质量验收合格率达100%,最终推动项目提前3个月竣工。
深度参与九江港口集群建设
作为九江港"一口岸三港区"战略的重要组成,该项目是中建港航局继城西港区一期码头、红光国际港后,在长江最美岸线打造的第三个标志性工程。通过整合水运资源,九江现已形成城西、城东、彭泽三大港区协同发展格局,年货物吞吐量突破1.8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80万标箱。
通江达海激活区域经济动脉
坐拥152公里长江黄金水道的九江,是江西唯一通江达海的口岸城市。上港集团九江城西二期码头的投运,将使九江港至上海洋山港的航运时间缩短至48小时,为赣鄂皖地区先进制造业提供低成本出海通道。据测算,项目全面运营后每年可降低区域物流成本超2亿元,带动汽车、钢铁、新材料等产业集群发展。
随着新码头的启用,九江在长江中游航运中心的地位进一步巩固,其"前港-中区-后城"的发展模式,正为内陆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复制的示范样本。(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