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11月20日电 (记者 阮煜琳)在我国能源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煤电行业正迎来新一轮升级变革。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首席专家陈宗法近日指出,我国煤电已历经污染控制、灵活性提升及低碳化改造等重要阶段,'十五五'期间将全面推进'新一代煤电升级行动',其核心目标聚焦于灵活性与低碳化双重提升——即增强深度调峰、快速爬坡的灵活调节能力,同时强化清洁低碳的发电效能。
专项行动方案明确2027年目标
根据《新一代煤电升级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我国将系统组织煤电升级工作。到2027年,针对电网快速调节需求不足的地区,将改造或新建一批具备快速变负荷能力的煤电机组;在调峰资源存在缺口的区域,重点推进深度调峰与宽负荷高效调节机组建设;同时结合区域资源禀赋,推动煤电低碳化改造与建设,形成多层次、差异化的升级路径。
煤电定位转型:从“主力军”到“调节器”
陈宗法在电力行业清洁低碳转型观察论坛上强调,当前煤电仍是我国能源保供的“顶梁柱”与“压舱石”,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核心调节电源,也是民生采暖和工业用热最经济可靠的热源。然而,随着“增容减量”趋势显现,煤电行业正面临转型阵痛。他提出,存量煤电需重点推进灵活性改造、低碳化改造及新一代升级行动;增量煤电则应通过灵活性制造、低碳化建设及清洁高效布局,打造“新型煤电”或“新一代煤电”模式。
多方协同:技术突破与机制保障双轮驱动
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低碳减排专委会副秘书长王社平回顾我国电力行业转型历程时指出,过去十余年,中国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绿色发展道路。如今,“双碳”目标与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成为关键抓手,化石能源的可靠替代需依赖技术创新与机制保障的双重支撑。通过煤电角色转型、储能规模化应用及负荷侧资源协调调度,能源系统正加速向清洁、低碳、安全、高效方向演进。
专家展望:零碳电力与煤电协同未来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金涌提出,随着我国可再生能源技术持续突破,新能源发电成本不断下降,全球规模最大的可再生能源体系已初步建成。未来,我国有望构建以新能源为主的零碳电力供应系统,并形成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主体能源社会。他同时指出,煤电在加速绿色转型中仍具灵活调峰价值,可通过快停快启与风光发电协同,配合储能技术高效应用,共同保障能源系统安全稳定供应。
论坛背景:聚焦减污降碳与系统建设
本次电力行业清洁低碳转型观察论坛以“减污降碳视角下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为主题,由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可再生能源发电分会、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低碳减排专委会与亚洲清洁空气中心联合举办,旨在汇聚行业智慧,推动能源转型深度实践。(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