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武汉11月20日电 (记者 梁婷)“作为中国首个面向全球提供公共服务的空间基础设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相关应用正在越来越多非洲国家落地,并产生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武汉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院长姜卫平20日在武汉举行的2025中非创新合作与发展论坛上表示。
当日,2025中非创新合作与发展论坛在武汉正式开幕。来自中国与非洲国家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同分享科技赋能非洲现代化的典型案例,并探索高质量创新合作路径。

2025中非创新合作与发展论坛在武汉举行。湖北省科技厅 供图
据了解,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全球唯一一个同时提供星座标准服务、天基广域增强、天基精密单点增强、地基增强PNT(定位、导航、授时)服务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这一系统凭借其强大的功能,正逐步成为全球卫星导航领域的佼佼者。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北斗系统已加入民航、海事、移动通信、搜救等10余个国际组织相关标准。姜卫平表示,多项支持北斗应用的国际标准相继发布,这对北斗系统规模应用的国际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北斗系统在全球范围内的推广和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的北斗产品、技术和服务已经得到国际138个国家用户的认可,在全球市场中的应用模式更加丰富,应用领域也不断拓展。”姜卫平介绍说,卫星导航系统作为全球性公共资源,多系统兼容与互操作已成为发展趋势。北斗系统的星基增强、地基增强、短报文通信等服务,为北斗规模化跨时空域、跨行业领域应用提供了无限可能。
目前,在非洲,北斗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中非农业合作项目将植保无人机广泛应用于农田测绘、水稻播种、除草剂喷洒等田间植保作业,大幅提升了植保农药喷洒作业的效率。塞内加尔在各种大中型拖拉机上使用北斗自动驾驶系统,应用于整个农业的耕、种、管、收环节,显著提高了农机作业效率。此外,塞内加尔捷斯图巴高速公路建设也运用了基于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参与路面施工全流程管控,确保了工程质量和进度。
姜卫平表示,北斗系统正助力非洲广大发展中国家实现“换道超车”。未来,他希望北斗系统能够进一步助力非洲各国构建既统一又能与各国传统坐标框架相容的新一代地基时空基准框架,为非洲的现代化建设贡献更多中国智慧和力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