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速览

守护青春之美:多方合力防范未成年人陷入医美陷阱

时间:2025-11-21 06:51:54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周驰

守护青春之美:多方合力防范未成年人陷入医美陷阱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明确表示,未成年人正处于生理发育关键期,审美观念尚未定型,易受外界营销信息影响。过早接受医疗美容服务不仅可能造成身体损伤和心理创伤,更可能因发育未完成导致效果与预期严重偏离。因此,专家强烈建议未成年人群体谨慎对待医美项目。

医美行业乱象频发,未成年人成重灾区

随着医美市场规模突破2000亿元,部分机构利用消费者求美心理,通过虚假广告、非法行医等手段牟取暴利。更令人担忧的是,某些机构刻意传播"白幼瘦"等畸形审美标准,诱导未成年人盲目整容。数据显示,近三年医美纠纷中,未成年人案例占比达17%,其中因非法机构操作导致的毁容事件占比超过60%。

医疗美容与生活美容存在本质区别。前者涉及手术、药物、医疗器械等创伤性技术,必须由具备资质的医疗机构实施;后者仅限于皮肤表面护理,不得开展任何侵入性操作。然而,许多生活美容机构通过"轻医美""微针美容"等概念包装,违规开展医疗项目。某连锁美容机构推出的"99元体验水光针"活动,实际使用未获药监局批准的器械,导致多名消费者面部感染。

网络畸形审美侵蚀未成年人价值观

社交媒体平台成为审美误导重灾区。某短视频平台"精灵耳挑战"话题播放量超3亿次,引发数万未成年人跟风;更有机构炮制"颜值即正义"等论调,推出"医美贷""零首付整容"等金融陷阱。调查显示,参与医美消费的未成年人中,42%存在债务问题,平均负债达2.3万元。根据《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未满18周岁者实施医美项目必须经监护人书面同意,但实际执行中,67%的机构存在未核实监护人身份即提供服务的情况。

构建多维防护网,守护青春健康

保障未成年人医美安全需要多方协同:监管部门应建立跨部门联动机制,对非法机构实施"行业禁入"和"巨额罚款";医疗机构须严格执行监护人现场确认制度,对未成年人整形案例实行强制上报;学校和家庭需加强审美教育,帮助青少年建立"健康美>容貌美"的价值观。某市试点推行的"医美消费警示系统",通过大数据监测非法广告,使未成年人医美纠纷下降73%。

理性追美,让生命绽放独特光彩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生命个体,那些看似不完美的特征,恰是珍贵的生命印记。医学专家强调,18岁前除先天性畸形修复外,不建议进行任何医美项目。真正的美丽源于自信与健康,社会各界应共同营造"拒绝外貌焦虑"的成长环境,让青少年在阳光下自由生长。正如《人民日报》评论所言:"最小干预,最大尊重,才是对待容颜最温柔的方式。"

(本文数据来源:国家卫健委2025年医美行业白皮书,中国消费者协会医美消费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