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昆明11月17日电 (陆希成 刘冉阳)11月17日,以“YUNNAN IN MY LENS”为主题的创拍营活动第四期在昆明圆满收官。来自中国、俄罗斯、老挝、泰国、巴基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十余个国家的60余名昆明理工大学青年学生,通过三天沉浸式创作,完成100余部兼具地域特色与国际视野的短视频作品,用镜头向世界讲述春城的生态之美与文化底蕴。
镜头下的春城:从花市到古戏台再到渔村
为期三天的创拍营中,青年创作者们深入昆明市呈贡区,先后走进斗南花卉市场、斗南社区古戏台和卧龙古渔村取景拍摄。熙攘的花市里,百万支鲜花竞相绽放;古戏台上,婉转的滇剧唱腔余音绕梁;滇池畔的渔村中,青瓦白墙与波光粼粼的水面相映成趣。这些场景在青年们的镜头下,呈现出既鲜活又富有诗意的独特韵味。
结营仪式:跨文化创作心得的碰撞与共鸣
在结营仪式上,青年学生们围坐一堂,分享创作过程中的趣事与感悟。俄罗斯青年王丽娜表示:“这次创拍营让我走进了平时难得一见的地方。”她身着凤冠霞帔学习滇剧身段的视频引发关注:视频中,她跟着滇剧演员学习兰花指,与巴基斯坦、泰国的同学一起模仿水袖动作,欢声笑语间尽显传统戏曲的魅力。
11月17日,各国青年在“YUNNAN IN MY LENS”创拍营结营后合影。中新网记者 刘冉阳 摄
多元视角:记录云南的N种方式
巴基斯坦青年孔西正将镜头对准斗南花卉市场,他的视频记录了编织花环、与同伴头戴花环自拍、穿梭花市选购鲜花的场景。“这里的规模和交易量让我大开眼界!”他希望通过视频让更多家乡朋友了解,云南鲜花不仅美丽,背后还有完整的产业链和蓬勃的商业活力。
泰国青年王美心则对卧龙古渔村情有独钟:“滇池边的古渔村古韵十足,传统建筑保存完好;海鸥在水面盘旋,游客投喂时鸥鸟纷纷聚拢,人鸟相亲的画面很温馨。”她表示,创拍营既让她看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昆明智慧,也让她结交到来自不同国家的青年朋友,留下难忘回忆。
品牌实践:用青年语言讲好云南故事
“YUNNAN IN MY LENS”创拍营活动是云南省打造“留学中国·学在云南”品牌的创新实践之一。通过青年视角和新媒体语言,活动向世界生动展示“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让更多人感受到春城的生态魅力与文化厚度。正如活动负责人所言:“当不同国家的青年用镜头聚焦同一座城市,文化差异反而成为创作的灵感源泉,而共同的情感共鸣则让世界看见一个更立体的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