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速览

年轻人心中的理想居所:揭秘“好房子”新标准

时间:2025-11-21 11:09:15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于晓艳

清晨8点20分,23岁的康康从楼下早点铺取走预订的早餐,步行5分钟抵达地铁站,15分钟后已端坐在公司工位上。尽管合租的房间不足20平方米,但合理的租金、完善的周边配套和便捷的通勤条件,让他对当前居住环境颇为满意。“以前租的‘老破小’每天能听到火车声和叫卖声,现在才算真正安顿下来。”他感慨道。

今年10月,中国青年报社联合保利发展北京公司发布的《2025年北京互联网从业青年“好房子”需求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超七成00后受访者处于租房状态,其中合租占比30.08%,整租占比41.46%。通勤距离过长(42.3%)和周边配套缺失(38.7%)成为主要痛点,房屋隔音、采光、户型等物理条件也直接影响居住体验。

租房避坑指南:年轻人用脚投票的居住痛点

一位互联网从业者向记者分享的“租房避坑宝典”中,租金虚高、环境脏乱、中介服务差、物业不作为等问题被高频提及。康康的租房经历颇具代表性:初到成都时,他因金融城周边租金过高,被迫选择4公里外的火车南站老旧房源。“每天凌晨被火车声惊醒,楼下小贩的叫卖声从早到晚不停歇。”这种居住环境让他苦不堪言。

转机出现在同事推荐合租后。新小区配备24小时安保和智能门禁系统,步行10分钟即可到达公司。“虽然面积比之前小,但物业响应及时,邻居都是同龄同事,下班后还能一起做饭打游戏。”康康认为,这种兼具安全感和社交氛围的居住环境,才是年轻人真正需要的。

科技与烟火气并存:新时代居住需求升级

联发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文怀指出,年轻人对住房的需求已从“住得起”向“住得好”转变。《报告》显示,在社区配套期待榜中,便利店(78.5%)、快递站(72.1%)、维修站(65.3%)位列前三,托育场所和社区食堂也进入前五。这些需求折射出年轻人对“15分钟生活圈”的强烈渴望。

智能科技配置同样成为硬性指标。智能安防(89.2%)、智能门锁(85.7%)、智能家电(76.4%)位列最受欢迎配置前三,全屋高速网络覆盖(91.3%)更被视为远程办公的“生命线”。31岁的佳凝对此深有体会,她入住的公司员工公寓不仅配备人脸识别闸机、梯控系统和智能密码锁,房间内的人体工学椅、干湿分离卫生间等细节设计,更让通勤时间从40分钟缩短至5分钟。“园区内还有咖啡店、轰趴馆,下班后生活丰富多了。”

政策与市场双向发力:构建多元化住房供给体系

《报告》揭示,年轻一代对“好房子”的定义已延伸至社区服务层面:物业响应速度(83.6%)、邻里关系(79.2%)、社区活动频率(71.5%)等软性指标,正成为新的衡量标准。这种需求变化促使多地政府出台针对性政策:江苏盐城增加改善型住房供应,成都倡导全面配置智能家居系统,山东通过上浮公积金贷款额度支持青年安居。

王文怀强调,住房不应是冰冷的建筑容器,而应成为承载生活、工作与社交的复合型空间。“当95后、00后成为城市主力军,他们的居住需求正在重塑房地产市场的价值标准。”这种转变,既是对“房子是用来住的”本质回归,也是城市吸引年轻人才的关键竞争力。

(来源:中国青年报 记者:邹竣麒,刘胤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