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西安11月19日电 (张一辰 李一璠)11月19日,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与陕西省人民检察院联合召开“行政公益诉讼典型案例”新闻发布会,系统梳理近年来陕西行政公益诉讼工作成果,现场发布5起具有示范意义的典型案例,展现“法治力量”守护公共利益的实践路径。

耕地保护:严守18亿亩红线 追缴国有资产超5000万元
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姜敏在发布会上介绍,全省法院坚持问题导向与创新驱动并重,依法审理各类行政公益诉讼案件。在耕地保护领域,严格落实最严格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现象。2020年以来,全省法院审结土地资源保护一审案件54件,通过司法手段追缴国有土地出让金4003万元、人防工程易地建设费1004万元,追回其他国有资产418万元。同时,查处违法占用土地20.9896万平方米、河道用地2462平方米、违法建设3.5万平方米,切实筑牢耕地保护法治屏障。
民生安全:重拳整治食药领域 推动问题实质解决
聚焦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等民生关切领域,陕西法院以“零容忍”态度强化司法监督。2020年以来审结食品药品监管一审案件9件,追缴罚款302万元,通过诉前精准监控、诉中联动化解、诉后跟踪问效的全流程机制,推动侵害公共利益问题从“纸面整改”向“实质解决”转变。例如,在某市餐饮企业违规使用添加剂案件中,法院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开展专项整治,督促32家企业完成整改,有效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生态保护:检察机关办理近2万件环境案件 构建全链条协作机制
陕西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高洁表示,全省检察机关以“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为价值追求,通过“可诉性”标准提升办案精准性。2020年以来,办理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案件19446件,提起诉讼168件,推动修复被污染土壤、水域面积超千亩。值得关注的是,检察机关与29个行政机关、人民团体签订22个协作机制,通过信息共享、线索移送、协同监督等方式,构建“事前预防、事中协同、事后修复”的全链条协作体系。例如,在秦岭生态保护专项行动中,检察机关与林业部门联合建立“林长+检察长”机制,查处破坏森林资源案件127件,补植复绿面积达800余亩。
数据透视:4.8万件公益诉讼案件背后的法治成效
数据显示,2020年以来,陕西检察机关共办理行政公益诉讼案件48054件,制发检察建议43748件,提起诉讼282件,其中257件获法院支持。下一步,全省检察机关将持续深化“检察+行政”协同模式,在乡村振兴、安全生产等重点领域拓展公益诉讼覆盖面,以高质效司法办案服务高质量发展大局。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