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哈尔滨11月19日电 (记者 史轶夫)11月19日,在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九场——“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全面推进健康龙江建设”专题发布会上,黑龙江省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栾枫以“全生命周期”“看病更安心”等6个关键词,系统展示了“十四五”时期黑龙江卫生健康事业取得的突破性进展。

核心数据彰显民生温度:人均预期寿命突破79岁大关
栾枫在发布中通过一组关键数据勾勒出健康龙江建设成效:全省人均预期寿命从2020年的78.25岁提升至2024年的79.2岁,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三项核心指标持续优化,均优于全国平均水平。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较“十三五”末提升10.41个百分点,达到32.16%,相当于每3个居民中就有1人具备科学健康管理能力。
全生命周期守护:从生命起点到银发时代
针对“一老一小”健康需求,黑龙江构建起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体系。在生育支持方面,全省落实育儿补贴政策,每千人口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4.53个,140家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和87家新生儿救治中心形成母婴安全网络,免费无创产前基因筛查实现重点人群全覆盖。面对老龄化挑战,3个城市入选国家积极应对老龄化重点联系城市,医养结合机构数量增幅居东北三省首位,为老年人提供“医养康护”一体化服务。

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家门口看名医成为现实
“我们通过‘请进来、沉下去’双轮驱动,让优质医疗资源惠及基层。”栾枫介绍,呼吸、儿童、中医3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相继落户黑龙江,4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形成辐射全省的医疗服务网络。807名省级三甲医院专家对口支援67个县级医院,推动县级医院可诊治常见病种类突破200种,乡镇卫生院“一乡一院”、村卫生室服务实现全覆盖。数据显示,2024年全省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同比上升9.23%,而群众看病总费用下降7.02%,门诊和住院次均费用实现双降。
公共卫生防线前移:从应急处置到主动预防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方面,黑龙江构建起“平急结合”的救治体系。全省布局3个重大疫情救治基地、1个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储备1.1万张重症救治床位,省市县三级疾控机构改革重组全面完成,村居民公共卫生委员会实现全覆盖。新生儿出生缺陷筛查和“两癌四高”(宫颈癌、乳腺癌及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筛查广泛推行,2024年累计完成筛查超500万人次,健康管理关口持续前移。
中医药传承创新:传统智慧焕发新生机
作为中医药大省,黑龙江“十四五”期间中医医疗机构数量从1768家增至2449家,二级以上公立中医医院普遍设置治未病科和康复科,基层中医药服务覆盖率达100%。通过“互联网+中医药”模式,群众可在线获取个性化养生方案,治未病理念深入人心。栾枫表示:“我们正推动中医药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让‘未病先防’的传统智慧转化为群众可感知的健康红利。”
人才科技双轮驱动:智慧医疗改变就医体验
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和智慧赋能。全省卫生人员总量达33.3万人,每千人口执业医师、护士和全科医生数均超额完成“十四五”目标。“龙江名医”工程培育1297名领军人才,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为基层注入新鲜血液。在科技赋能方面,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实现五级医疗机构互联互通,电子健康卡“一码通行”覆盖全省,远程医疗平台接入机构超2万家,2024年累计开展远程会诊超10万例,真正实现“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国际舞台展现担当:从亚冬会医疗保障到跨国医疗援助
栾枫特别提到,黑龙江在重大赛事医疗保障和国际人道主义援助中展现专业实力。2024年哈尔滨第九届亚冬会期间,医疗团队被亚奥理事会称赞为“亚冬会历史上最好的医疗保障团队”。此外,黑龙江还派出医疗队赴非洲三国执行援外任务,用精湛医术和无私大爱赢得国际赞誉。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