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速览

浙江“十四五”文化强省建设:科技、旅游与民生融合新路径

时间:2025-11-21 13:09:15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刘阳禾

中新网杭州11月19日电(林波)从之江文化中心、杭州国家版本馆等文化新地标的崛起,到1.8万余家农村文化礼堂、1.6万余个“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覆盖城乡;从文化特派员深入乡村“种文化”,到“文艺赋美”让高雅艺术走进街头巷尾——浙江正以“文化+”为笔,绘就物质富裕与精神富有协同发展的新画卷。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之际,这座文化大省如何通过创新路径实现高质量发展?

11月19日,浙江省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发布第六场新闻发布会上,浙江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来颖杰透露,五年来,浙江以文化建设“八项工程”为抓手,锚定打造“五个新高地”,通过“文化+科技”“文化+旅游”“文化+民生”三大融合路径,激发文化创新活力,推动文化强省建设迈上新台阶。

浙江“十四五”文化发展新闻发布会现场

11月19日,新闻发布会现场。 林波 摄

“文化+科技”:数字跃迁催生产业新动能

在浙江,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已从“物理叠加”转向“化学反应”。杭州良渚博物院内,俄罗斯游客安吉戴上AR眼镜,虚拟3D玉琮瞬间“跃入”掌心,古老文明与现代科技在指尖对话。基于“保护第一”原则,良渚古城数智体验馆通过线上活动让文物“活起来”,使中华文明在数字空间中可感可触。

这种“数字跃迁”不仅革新了体验方式,更推动产业规模持续扩张。“十四五”期间,浙江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从2020年的4584亿元增至2024年的6600亿元,占GDP比重从6.8%提升至7.3%。数字背后,是浙江在“文化+科技”赛道的系统布局:培育10个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落地中国(之江)视听创新创业基地等“国字号”平台,文化新业态行业营业收入从5897亿元跃升至9535亿元。

作为重点领域,数字文化产业成为典型缩影。位于之江文化产业带核心的艺创小镇,十余年间聚集了追光动画、时光坐标等3000余家文创企业,诞生了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白蛇:浮生》、国产游戏《黑神话:悟空》等爆款作品,构筑起数字文化产业高地。

游客在杭州体验VR观展

2025年7月8日,游客在杭州佩戴可穿戴式VR设备观展。 曹丹 摄

“文化+旅游”:创新模式激活融合新生态

初冬的杭州湖滨西子廊桥,一场“文艺赋美·盲盒音乐会”悄然上演。钢琴声起,人群驻足,艺术以最自然的方式融入城市生活。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副厅长李新芳介绍,今年浙江已举办6万余场此类活动,将高品质演出从剧场延伸至街头商圈,打造公共文化服务新模式。

文旅产业的增长同样显著。“十四五”期间,浙江旅游产业增加值从4399亿元增至5400亿元左右,这得益于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化。浙江实施文化基因激活工程,制定“重要文化基因图谱”,以源头活水赋能文旅高质量发展。业态创新层面,从《黑神话:悟空》的全网火爆,到越剧《新龙门客栈》《我的大观园》的票房佳绩;从《宋城千古情》刷新全球旅游演艺纪录,到“跟着考古去旅行”主题游兴起——浙江正构建“文旅+百业”的融合生态。

未来,浙江将深化入境游便利化改革,以“最中国的精致体验”与“最国际的便捷服务”打造国际化金名片。

《黑神话:悟空》主题艺术展

2025年5月,游客在杭州参观《黑神话:悟空》主题艺术展。 曹丹 摄

“文化+民生”:普惠服务夯实“精神共富”根基

让文化成果惠及全民,是浙江文化强省建设的核心目标。在温州市泰顺县司前畲族镇左溪村,浙江省首批文化特派员、浙江音乐学院教师吴涤带领团队十余次深入畲乡,收集20万字口述史料,创作出以二战时期畲乡救助美国飞行员为蓝本的原创音乐剧《有凤来仪》。目前,浙江已有1574名文化特派员“下沉”农村,累计举办活动3.3万场,带动派驻地增收3.4亿元。

文化的生命力在于融入日常。“十四五”期间,浙江推动1.8万余家农村文化礼堂提质增效,打造集文化活动、农家书屋、道德讲堂于一体的综合体。“村晚”“村BA”“村跑”等品牌活动遍地开花,看书、喝咖啡、健身成为乡村新风尚。李新芳表示:“浙江正努力让文化设施成为‘精神加油站’,文化活动变成‘幸福播种机’,让公共文化服务惠及更多群众。”

(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