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杭州11月20日电(奚金燕 高施倩)“要致富,先修路”这句朴素的真理,在浙江得到了生动实践。近年来,浙江以交通为先导,构建起一张日益密集、高效联通的综合交通网,不仅重塑了区域发展格局,更成为推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核心引擎。
作为浙江省交通建设的主力军,浙江交通集团在“十四五”期间持续发力。截至今年10月底,累计完成交通基础设施投资3850.67亿元,较“十三五”增长超三成。其中,山区海岛县投入约830亿元,建成景文高速、杭金衢改扩建二期、金台铁路、杭温高铁等标志性工程,助力浙江实现高速公路“县县通”、高铁陆域“市市通”、陆域“一小时交通圈”,为城乡融合发展铺就“快车道”。
山海相连:交通突破地理屏障,激活城乡发展动能
浙江“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地形曾制约内陆与沿海的协同发展。以交通破局,成为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龙丽温高速公路的全面贯通便是典型案例——这条全长476公里、总投资520亿元的“巨龙”,串联起遂昌、松阳、泰顺等11个县市,为浙西南山区注入产业兴旺与乡村振兴的新活力。2023年景文高速通车后,龙丽温高速全线贯通,彻底打通了山区发展的“任督二脉”。

在海洋端,2021年底宁波舟山港主通道全线贯通,舟岱大桥让岱山岛告别“无高速”历史。岱山居民陈永伟感慨:“现在从收费站上高速,一脚油门就能出岛,比轮渡节省三分之一时间。”数据显示,通车以来进出岱山收费站流量达1360万辆次,交通红利直接惠及民生。
铁路网络同步加密。2021年金台铁路开通,仙居、磐安首次接入铁路网;杭温高铁为浦江、东阳、磐安、仙居注入发展新速度;杭绍台高铁则让嵊州、新昌、天台迈入高铁时代。浙江高铁网络从“线”到“网”的跨越,正重塑区域经济地理版图。
路网织密:毛细血管贯通,特色产业乘势而起
骨干通道打通后,细密的路网建设成为关键。高速公路互通枢纽将“大动脉”与“毛细血管”紧密连接,形成区域发展的“黄金走廊”。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景宁,2013年云景高速通车后接入国家高速网,但偏远乡镇仍受困于群山。大漈乡党委委员严挺回忆:“过去进村需2小时崎岖山路,游客望而却步。”

景文高速的通车为大漈乡带来转机。从东坑互通驶出高速,半小时即可抵达这片隐于山间的秘境。作为《黑神话:悟空》取景地,大漈乡借势网络热度,将“流量”转化为“留量”。2024年景区接待游客172.35万人次,营收1875.66万元,同比分别增长33.75%和28.64%。
高速公路不仅“引客来”,更“助货出”。瑞苍高速计划今年建成,途经“中国黄茶之乡”平阳,将结束该县西部40万人口“无高速”历史,助力平阳黄茶快速外销。杭金衢高速改扩建二期为衢州山区新增龙游港、衢江等互通;景文高速为温州、丽水山区新增4处互通,完善区域交通网。主通道项目更连接富翅岛、舟山本岛等5座岛屿,构筑海岛交通闭环,为区域协调发展奠定基础。
双循环支撑:内畅外联,构建全球物流走廊
综合交通网络的完善,为浙江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义龙庆高速丽水段与衢丽铁路的推进,正为浙西南山城打开新机遇之门。
义龙庆高速丽水段建成后,将深度融入龙泉多式联运模式,形成通往义乌国际陆港的第二条快速通道。预计丽水与义乌间物流时间减少1小时,成本下降约30%,助力“山区制造”便捷出海。衢丽铁路则为遂昌等地产品提供铁路运力支撑,货物可经衢州枢纽对接中欧班列或宁波舟山港,开辟国际物流新通道。

“一公一铁”相辅相成,织密浙西南内外联通的物流走廊。甬金衢上高速将缩短衢州至宁波舟山港通行时间;杭淳开高速公路则为杭州淳安、衢州开化等生态地区提供“绿水青山”转化通道。
从跨海大桥到山区高速,从铁路成网到物流走廊,浙江交通动脉的延伸让共同富裕图景愈发清晰。随着“人便其行、货畅其流”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完善,山海协作将迈向更深层次,城乡融合将绘就更美画卷。(完)